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與人之間外在的物質的交往越來越頻繁密切,但心靈的溝通卻相應減少,心理疾病患病率有增無減,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更不容樂觀。
眼下的中小學生背負著沉重的考試壓力,與外界的接觸很少,交往的范圍狹窄,精神世界日漸封閉,心理問題十分嚴重。
“心理孤兒”現象便是其中的一種。所謂“心理孤兒”是指學齡階段的兒童、青少年在心理上自我封閉、游離集體氛圍,怯于交往、難于融入社會生活的特征。“心理孤兒”實際是一種心理不健全的現象。
“心理孤兒”現象產生的原因
目前,中小學生的家長大多是“文革”時期成長起來的,對家庭教育科學不甚了了,對待子女的教育方法也大都沿襲長輩的傳統或通過大眾傳播媒介獲得。這樣的家長在對子女的教育上,往往走兩個極端:一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節衣縮食為子女竭力提供物質條件,把子女逼進書房題海;二是重養不重教,重肌體健康,輕心理健康;重物質投入,輕精神投入。
如此,忽視了子女的思想、情感、內心世界的需求,孩子的心理教育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有的父母為了工作事業,無暇顧及孩子,要么把子女托付給爺爺奶奶,要么雇保姆照看,自己很少安排時間與子女在一起溝通交流,一起聊天做事,使子女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陌生感”和“距離感”,使自己的子女在心靈深處形成一個不愿輕易向人開啟的自我封閉的世界。
另外,問題家庭給子女帶來的心理問題也相當嚴重。據中國家庭調查,家庭不完整,或是父母離異,或是家庭經濟負擔重,父母一天到晚為生計而奔波,無暇顧及子女,這樣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往往更容易產生壓抑、煩躁、自卑、孤僻、冷漠、仇視等不健康心理。
下一篇:令人留下好印象有哪些方法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幸福忠告你必須知道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