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很多現代女性,提起筆,往往都能很敏銳地抓住自身、世界和愛情的關系,這與女性自身的特質有關,更因為她們能夠更敏感地察覺自己的內心。這種敏感,有時會因為一些感情挫折、疾病乃至人生大的變動而分外敏銳。女作家惠子的最新小說《白月光》,看似講述了一個強迫癥患者的經歷,但實質卻是一個女性對自身生命的探索。
惠子的小說開篇時開宗明義,《白月光》講述的是一個強迫癥患者的故事。強迫癥有兩種。有人強迫別人,表現是躁狂。有人壓抑自己,表象是憂郁。《白月光》是后者。
對于一部小說而言,強迫癥是一個很巧妙的切入點。在某種意義上講,強迫癥有時來自于對空間感的不確定性。小說的主人公白月光有個令外人羨慕的神秘職業——電臺DJ。這個叫白月光的女子沒有因為這份工作而快樂起來,相反強迫癥更嚴重了。
強迫癥并不是無緣無故的。白月光說:“藝術家都是孤獨且病態的。”白月光的父親說:“白月光對人沒有感情,她的感情細胞很少,都已經壞死了。”惠子分出自述、旁述及自述信札的三重敘述,來陳述自己的病態和孤獨,所有的講述最終指向的是,愛情,單戀意味十足的愛情,且透露著孤寂。所謂寂寞,不是找不到人可傾述,而是跟誰都不能說,這也是一種強迫癥。
探求的其實是已知的真相,只不過在某個年齡段,我們不知道我們終會不求而解。這個迷惘的時期就是青春期。個人情況不同,青春期長短不一。如果夠長的話,就可以分出前后若干段。愛情是永恒的主題,青春期也好,后青春期也罷。
耐人尋味的是,《白月光》用了大量篇幅述說的卻是一種似有似無的同性之戀。說似有似無,因為這情感并非“同志”,也不“同人”。同性之戀顯然不是作者的主旨,相對于異性而言,白月光與“同居”女友陳郁郁的感情或許只是短暫的穩定,只是度過青春的過渡品。《白月光》中的同性之戀為小說營造了一種輕松的氛圍,以此來消解了主人公對于自身“病態”的弗洛伊德式探究的沉重。
《白月光》的主人公名字叫白月光,《白月光》來自張信哲的同名歌曲。歌曲中有這樣的歌詞:白月光/心里某個地方那么亮/卻那么冰涼/每個人都有一段悲傷/想隱藏卻欲蓋彌彰/想隱藏卻在生長。
做夜間節目的電臺DJ,她有著暗淡的往事,前途也不明朗,她在尋找“樹洞”,卻又不知想吐的是肺腑之言還是過量的酒。作者惠子的《白月光》的確與張信哲的《白月光》有著異曲同工的味道。作者惠子以前的工作就是電臺DJ,且做的也正是夜間直播節目。相信在很多人看來,《白月光》顯然有著濃重的自傳意味。其實,這又是一種強迫癥。
(張留敏)
下一篇:成功男人的心理健康寶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男人不說的敏感問題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