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這兩年,電視婚戀相親節目火的一塌糊涂,據說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收視率一度直追《新聞聯播》,我亦不能免俗,頻頻出沒于此類節目當中,當然,我不是去相親,而是作為情感作家去出謀劃策,當當“紅娘”。
在節目中,我經常遇到一些語出驚人的女嘉賓,她們直言,來相親就是想嫁個有錢人。比如有一個節目中,有位月收入不足3000元的幼兒園老師就坦誠,她要找的老公必須月入超過3萬元,否則一切免談。我就很擔心,這樣的老師教出的小朋友將來會不會也很“物質化”?還有一期節目中,有一位自稱是模特的高挑美女更是口出惡言,她宣稱要找的另一半是“有車有房,外加父母雙亡”,據說這樣可以免去婆媳相處的煩惱。
當然,這其中,最出名的還是在《非誠勿擾》中以一句“寧在寶馬車上哭,不在自行車上笑”爆得大名的馬諾小姐。媒體把這些眼睛里只剩下錢的女孩稱之為“拜金女”。
其后,以郭美美為代表的個別90后,更是在微博上大膽傍款,高調炫富。一時間,“有個干爹當男友,保時捷輕松就擁有”的說法甚囂直上。
一個專寫紅色經典電視劇的編劇跟我說,看了現在很多婚戀相親節目,覺得《白毛女》應該重拍:過去是黃世仁想霸占喜兒,喜兒滿世界躲藏,因為憂心如焚外加營養不良,變成白毛女;現在世道變了,是喜兒哭著喊著要嫁黃世仁,黃世仁卻遍尋不獲,最后喜兒擔心自己變成“剩女”,一著急結果成了白毛女。
所謂“拜金女”也好,“炫富女”“毒舌女”也罷,在飽受媒體的口誅筆伐之余,也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經濟學家郎咸平認為,現在的社會對年輕人缺少公平成長的機會,整個社會上升的渠道被少數人給掌控了,讀書難,就業難,買房難成了困擾80后90后成長的新“三座大山”,本來競爭空間就狹窄,女孩子在讀書就業收入方面又受到歧視,從而處于劣勢。沒辦法,靠自己奮斗沒機會,只好尋靠山找機會。也就是說馬諾們都是“逼良為娼”的結果。
郎咸平是從社會學來看“拜金女”現象,如果從心理學出發,所謂“物質女”,“拜金女”,大多數是她們內心缺少安全感,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長大后又缺少男人的真愛所致。說穿了,這是一種潛在的自卑心理,因為自卑,就不夠自愛,因為不夠自愛,就特別需要金錢和物質來填補。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拜金女和炫富女都是從小家庭環境不太好、或者生長在破碎家庭的女孩子。
我聽一個電視臺的編導爆料,馬諾剛走紅的時候,去電視臺錄節目,根本沒有寶馬接送,她是直接“搭乘公共汽車”去的。
如果把人的內心比喻成一只杯子,這只杯子需要東西來填滿,否則我們的內心始終會空空如也,我們就會缺少安全感,就會空虛迷茫,就會不知所措。來填滿我們心靈之杯的要么是精神,要么就是物質,精神主要指的是愛,包括父母之愛,男女之愛,物質則包括金錢、房子等等。如果我們的杯子裝滿了愛,我們就不會被金錢侵襲,反之,杯子里沒有愛,我們就需要金錢來彌補。
亦舒有本小說叫《喜寶》,里面這名叫喜寶的女主人公有句名言:“我需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得不到,我就需要很多很多的錢。”這句話道出了很多女孩的心里話,也是“拜金女”層出不窮的心理根源,她們真的很缺愛,為了不使自己的心靈之杯繼續空虛下去,她們就需要大把的鈔票、洋房、名車、名包來裝飾。
馬克思有個說法:“意識形態這塊陣地,無產階級不來占領,資產階級就要來占領。”同理,心靈這塊陣地,沒有愛來滋潤,一切物質的元素就要來侵蝕。
所以,面對拜金女、炫富女,我們需要的不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來教訓她們,辱罵她們,而是從心理上情感上關心她們撫慰她們。首先就是從父母入手,父母無論經濟多窮困,工作多繁忙,都要從小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和理解,告訴她們這個世界上只有真愛是無敵的,否則,孩子小時候缺鈣,成長中少愛,哪怕將來遇真情,也只能是歇菜。
(龔艷麗)
下一篇:26歲到30歲 女性“煩心事”最多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透過心靈之窗猜透男人的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