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淘寶上買件衣服、在京東上挑個手機、在卓越上選幾本書……如今,你若是還沒有嘗試過網絡購物,恐怕是有些落伍了。
隨著電腦的普及,網絡在改變交流方式的同時,也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近日,美國貝寶公司最新調查發現,幾乎有一半的人(46%)計劃用網絡購物準備即將到來的假期。移動營業總臨勞拉·錢伯斯表示,坐在家里就能買到物品的“沙發經濟”時代已經來臨。而國內一項調查同樣顯示,66%的人表示經常網購,只有5%的人從未網購過。
網絡購物,讓越來越多人著迷,從最開始的大學生、年輕白領,到現在無論男女老幼、一家人擠在電腦前挑東西,“淘寶”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有不少人,除了去超市買點蔬菜水果,無論衣物、生活用品、零食,一概從網上買。還有一些人,每天打開電腦第一件事情就是逛網店,一天不逛就覺得心里不舒服。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看,首先,大多數網店打著“經濟實惠”的旗號,滿足了人們想省錢的需要。約有50%的人承認,自己就是因為價格便宜才選擇網購。其次,網購迎合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很多網店24小時營業,多晚也能買到東西,“鼠標一點,購物方便”,給很多工作繁忙的都市人帶來福音。最后,網絡上的東西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符合了人們的個性化消費特點,能第一時間引領潮流。此外,在瀏覽頁面的同時,還能體驗樂趣、減緩壓力。
但是,便捷的同時,網購也給人們帶來或多或少的困擾。如果買回來的商品與想象有落差,或者買回來發現這件物品自己根本不需要,容易產生憤怒、自責等不良情緒。更值得警惕的是,網絡上信息變化很快,這種新鮮感和刺激感會像打游戲一樣,很容易讓人沉迷其中,一天不逛網店就難受,不知不覺買了很多不必要的東西,甚至導致經濟困境,陷入一種“非物質成癮”的狀態。
其實說到底,網購只是換了一種消費方式而已,雖然看不見,花出去的照樣是自己的“銀子”。因此,網絡購物同樣得按需購買、貨比三家,不需要的東西盡量少買,只有做到理性消費,才能真正享受網購的快樂。
(龔艷麗)
下一篇:越自私越像領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聽音樂識個性 愛搖滾的人多怯懦?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