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報道說,宇航員過去都是男性,后來發現這些宇航員在地球時身體很棒,可上了宇宙飛行,就有一半以上的人會出現宇宙病,如頭痛、惡心、渾身不適等,可檢查后又找不出毛病。后來有一位醫生建議,應該有女宇航員同行。從此,宇航員中出現了女性,宇宙病的發生率也大大減少了。由此推測,生活中不能缺少女性,因為,女人的氣味能治病。
如果僅僅因為有了女宇航員同行、宇宙病減少就推測“女性的氣味能治病”,顯然是不夠嚴謹和科學的。原因很簡單,如果上述推測能成立,那么有人就會說“女性的頭發能治病”、“女性的眼睛能治病”了。其實,要證明女人的氣味能減少宇宙病,可設法弄一些女性的氣味帶上太空,看看對男宇航員是不是有幫助。如果有幫助,那么上述推測有可能成立;否則就可能是其他因素在起作用了。
據所知,女宇航員對宇宙病減少的貢獻,更可能歸功于兩性關系中的“異性相吸”的效應。若是有迷人的異性在場,對工作的心情、情緒和感受都會有所影響。這在一般的工作場合就會有所反應,更不要說孤獨、寂寞甚至有點恐懼的漫漫太空之旅了。有了迷人的異性,心情好、情緒高漲、心理興奮度高、生活色彩豐富,對個體的身心自然有積極的影響,宇宙病減少也就不足為怪了。
不過,事實上,是否男女宇航員共同進行太空之旅,如今爭議也還不小。贊同者看到了它對宇航員身心的正面作用,而反對者則認為異性效應會使宇航員工作分心。萬一在太空寂寞的環境中鬧出什么緋聞來或是爭風吃醋,更是難以收場。另外,對于專心工作的科學家來說,有一段時間缺乏異性或性生活也不見得是不堪忍受之事。所以,男女宇航員同上太空孰優孰劣,至今還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未有定論。
據中新社一則報道顯示,每到學期末,很多大學網站的BBS上就會出現一批“尋找異性陪讀”的帖子。一位大二的學生說,和異性一起學習更有勁頭。這可應了一句老話——“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男人:在女人面前更有成就感
美國科學家曾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太空飛行中,60.6%的宇航員會出現頭痛、失眠、惡心、情緒低落等癥狀。
經心理學家分析,這是因為宇宙飛船上都是清一色的男性。之后,有關部門采納了心理學家的建議,在執行太空任務時挑選一位女性加入,結果,宇航員先前的不適癥狀消失了,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北京林業大學心理系教授方剛分析道,和女同事一起工作,會讓男性覺得格外賞心悅目。國外心理學研究揭開了這一現象背后的原因:男性比女性更喜歡通過視覺獲得異性的信息,容貌、發型等外部特征都能引起他們的興趣,對他們的感官造成沖擊,從而引起心理上的愉悅與興奮。
此外,男性的表現欲和征服欲往往比女性強,潛意識里希望得到異性的贊美和欣賞。一旦得到女同事的贊賞,男人們的心理體驗將得到極大滿足,心理上的成就感沖淡了工作帶來的勞累和壓力,所以感覺不到累。
方剛還說,一群男人在一起呆久了,還會培養出很多共同的“惡習”。因為同性之間沒必要格外注意什么,所以說話辦事都比較隨便,也不怎么注意“修身養性”。
女人:和男人共事更安全
同樣,女人們總待在一起,也會感到“疲勞”。很多白領女性覺得,女人心細如發,因此時時要小心謹慎。而和男性共事,不必為瑣碎的小事操心,更放得開,更有安全感。
北京回龍觀醫院心理科主任醫師邸曉蘭對此解釋道,現代女性雖然在獨立自主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總體上對男性還是依賴的。她們一般都覺得,男人的責任應該更大些,肩上的擔子應該更重些,因此她們在工作遇到困難時,一般傾向于向男同事求助。另一方面,女性的潛意識中也存在攀比和爭奪的欲望,向同性求助會令她們覺得“丟面子”或有“欺壓”、“占便宜”之嫌。
另外,女性的心思遠比男性細膩,被同性關注和被異性關注的感覺是不同的,同性的評價無關痛癢,而異性的評價往往能令其作出驚人的改變。得到男同事的關注或贊賞后,女性會覺得自己是優秀和出色的。這種心理體驗得到滿足后,她們便覺得有個“奔頭”,有一個新的努力方向,工作中的委屈和勞累便會“大打折扣”。
男女搭配也有前提
在一個成功的團隊,有男有女固然不錯,但也受到某些因素的制約,把這些因素控制好,便可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首先,要平衡男女的比例。美國心理學家發現,“萬綠叢中一點紅”和“眾星捧月”都不能創造最高的工作效率,女性的比例至少應該達到20%。
其次,不要將曖昧作為提高效率的動力。男女搭配干活,一定要端正心態,彼此只是朋友。如果摻雜過多男女之情,短期看確實可以配合得更默契,可久而久之,工作就會被私人感情所累,難以繼續。
下一篇:心理揭秘:你為什么會“在意別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心理分析:為什么你會因為糗事而抓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