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揭穿謊言的辦法
說謊時,我們有一定的身體語言,比如不自覺地保持距離,避免說“我”或“自己”,也會刻意避開撒謊內容中的人名,比如,“我跟那個女人沒有任何關系”。這里就直接避開了人名而僅使用“那個女人”來代替。當別人跟你說到一個人或事時,談話內容中完全沒有“我”或“自己”等,則是為了自我保護而無意識地排斥將說謊的內容與自己扯上關系。
完美不一定是好事
習慣說謊的人,會事先將謊言在腦子里不斷重復,為了避免忘記細節,因此,他的表達很流暢。中國有句諺語:“要小心太過完美的表現。”人在回想時,通常會突然停止,試著找出正確的順序,或者去回憶談話內容的某些細節;而說謊者早已預演好了臺詞,絕對不會記錯順序,敘述過程中也不會去思考怎么說。
一試再試,揭穿說謊者
當你懷疑他說謊,假裝相信他的話,試著讓他重復剛才的話,如果他在說謊,他一般可以說出和前一次相同的話。這時,你可以暫停一下,讓他以為已經安然通過了,過一會,再要求他重復第三次,因為他以為瞞過了你,通常已經卸下防御了,這一次說的就會有出入了。
另外,因為撒謊有壓力,說謊者的聲調會較高。
如何聽出弦外之音
有些人講話一開始很有說服力,但越說,說服力越弱。他們在誤導你時常這樣說:坦白說、說真的、老實說……這通常表示,說話人本身并沒有自己聲稱的那么坦白、真誠和老實。而“相信我”通常的意思是:我知道我說的話不具說服力。
有些人說話的內容是真實的,但也有這種習慣,讓原本真實的東西聽起來可疑,他其實并不愿意和你建立互信的關系。
當對方問:OK?對吧?我們不得不說同意,也顯示出說話的人對聽者的理解力有質疑。
“只”用來推卸責任
“只”這個字通常讓后面的句子顯得不那么重要,減輕說者的責任。“我只需要你五分鐘”,你就不能指責我浪費你的時間;“只要你499元”,用來說服別人價錢很低;“我只是個平凡人”,話里的意思是:我不想負責;而“我只是想告訴你,我愛你”,這是膽小男人告訴女人:她只是朋友。
當你聽到有人說“只”,要思考他為什么要降低自己說話內容的重要性。因為缺乏自信?還是有意隱瞞實情?或是避開責任?仔細檢視他話里的“只”,詳加思索前后文,就能發現答案。
(閆莉莉)
下一篇:沒女可以比美女還幸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一些讓你振作的句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