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一位名叫湯普森(W。R。Thompson)的科學家,提出這樣一個假設,他認為母鼠懷孕期間所發生的情緒不安, 能影響后代的情緒特征,為了證明他的假設,他設計了一個實驗。
湯普森所用的試驗設備叫做穿梭箱,所謂穿梭箱其實是一只木箱,中間有個門把箱子隔成兩間,門可以打開,箱子底部裝有電極可以對動物進行電擊,另外還有一個可以發出嗡嗡聲的蜂鳴器。他們用五只雌性大白鼠做試驗,試驗的過程是這樣的, 先使蜂鳴器發出響聲, 隨后給動物以電擊, 然后打開箱子中間的門,讓母鼠跑到安全的一邊去,以避免電擊。 當母鼠對此已經學會之后, 給予交配。當母鼠懷孕之后,把它們放在穿梭箱里,響起蜂鳴聲,并給以電擊, 而且關上中間的門,動物不可能跑到安全的一邊去,每天重復三次一直到生小鼠為止。由上述情況可以看出,母鼠在懷孕期間是處在一種引起不安的情景里。湯普森的假設是這樣的:蜂鳴器預示著母鼠將要受到電擊, 因此母鼠會產生強烈的焦慮, 而焦慮會使母鼠體內的內分泌發生變化,也就是說分泌某些激素,這些激素會通過血液穿給胎鼠,, 這樣一來焦慮有可能遺傳給下一代, 從而產生 "情緒性" 的后代。
湯普森所用的試驗母鼠產生了 30 只小鼠,生后30-40 天與 130-140 天內分別進行測驗,而且有同等數量的未受電擊的正常鼠作對照。 測驗分為 A 與 B 兩種,在 A 測驗中試驗組與對照組的后代各三十只,放在一塊大的空地上,每天放置一次, 每次 10 分鐘連放三天,同時記錄下它們活動的情況。 研究者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假定,越是膽小或是 "情緒性" 的動物,在一塊空地上的活動越少。試驗 B 是這樣本安排的,把動物放在籠子里,動物走出籠子之后有一條巷道,巷道的末端有食物吃。試驗者的設想是這樣的, 動物餓了必然要跑出來尋找食物吃,"情緒性的動物因為膽小,從籠子里出來尋找食物的時間要長些,為了做好該試驗,在試驗之前的 24 小時內不給動物吃東西。
實驗結果表明,在A 試驗中,試驗組動物后代的活動量,也就是說它們在空地上自由移動的距離,只相當于對照組動物的 64% ;在B 試驗中,實驗組動物的后代,離開住的籠子的時間是正常對照組動物的 2。9 倍。而且上述兩種試驗結果一直延續到成年,仍有同樣性質的差異。雖然有上述差異,但其原因尚不清楚。湯普森很謹慎地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有某些根據支持這樣一種看法,出生前母親的焦慮不安,的確在實際上提高了后代的 `情緒性`"。
1964 年德福瑞斯(J。C。DeFries) 發現,生前母親的緊張導致后代有更大的情緒性,這種結果與動物的品種以及動物的飼養狀況有關,不能把它說成所有的動物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
盡管德福瑞斯進一步做了實驗,但一般人們傾向于認為,大白鼠出生之前的環境不同,對后代的行為有不同的影響。
精彩推薦 權威調查:5%畢業生想過自殺 強檔測試:你最迷戀哪種女人? 心理學家為你解析十大夢中“鬼” 最實用:從睡相看能看出人的潛意識 揭謊!娛樂圈大牌明星都是說謊精 職場攻略:怎樣從小動作看穿上司心思 他不行是你錯?男人下半身壓力源于女人 暴強!如今的大學生為減壓去裸奔下一篇:心理變態會遺傳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性網絡性愛的心理分析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