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目前,關于性格、職業、婚戀及未來的測試題正風行于各種網站和網上論壇中。心理測試何以在網上遍地開花?其中有沒有科學和可信的成分? “測你的EQ、IQ指數”、“測適合你的財富之路”、“測你具備怎樣的職業潛力”……您是否做過這樣的測試?
那么,網絡心理測試到底科學不科學?可信不可信?
專家否認網站測試科學性
“心理測試在研究領域稱為心理測量,是通過專業人員設置的量表所進行的人工測量,進而了解被測對象相關效度的情況,實用性強、信度和效度較高,對自我和其他的認知具有科學客觀的指導意義。”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測量課題組黃端博士這樣解釋科學的心理測試。他指出,網絡心理測試與科學心理測試是有差別的。
首先兩者目的形式不一樣。“網絡心理測試因為要吸引大家的關注,獲得高的點擊率,所以趣味性更強,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人們的好奇心和想了解自己這樣的心態。但是科學的心理測試具有比較強的實用性和目的性,如臨床上診斷和治療精神問題和心理健康問題、組織做人工測評和人格測驗、進行人才篩選和崗位匹配等。另外,科學的測量需要量表來完成,而量表的設置也是由專業人員設置的,題目和題目之間有嚴格的邏輯和要求,不會像網上一樣隨便幾個題目就能解決。”黃端解釋道。
其次,黃端認為“信度、效度”是關鍵。“網站上的測試實際上和占卜算命一樣。這次測和下次測的結果出入比較大。科學的心理測試在時間上具備穩定性,專業的叫法是‘跨時間的穩定性’,即準確度比較高,不會出現時間跨度較長產生測試誤差很大的情況,比如一星期前和一星期后差別不是很大。沒有信度談不上科學性,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黃端還指出另外一個基本要素——效度。他解釋說,效度是針對某個測試對象而言,例如性格內向或者外向,有明確的測試目標。
而網絡心理測試和考試很相似,如一份語文試卷,其中包括了語言的理解能力、人的智商、記憶能力、表達能力等很多內容,很難準確看出是哪一項的具體結果;很多網絡心理測試題目也是一樣,內容上混淆了很多,像命運、婚戀、性格等都扯在一起,從科學的角度看就是風馬牛不相及,根本沒有科學性。
測試軟件國內外有差距
“該軟件是心理醫生以及想對自己和家人朋友心理狀況進行了解的好東西,能幫你及時發現心理問題,及時干預。”
“該軟件內置30多套免費專業心理測驗,囊括了目前國內外上百套各種主要的專業心理測驗,是一款高權威、高準確性、高全面性的智商、情商測試軟件。”
這是筆者在軟件下載網站上任意選擇其中兩款軟件的相關介紹。對此,黃端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測試軟件的開發是一項將研究轉化為實用成果的方式,國內外都在積極嘗試,但是目前國外做得比較成熟。他們的題目設置比較科學,量表數據庫內一般累積有幾萬人的測試數據,個體的測試結果一般都是放在這幾萬人中間對比之后產生的,比如你的智商在目前測試人中屬于中等還是比較低,是中等偏上還是偏下,應該說對比之后的結果比較客觀。而國內在這方面做得不太好,現在研究單位和公眾直接接觸的途徑少,成果一般都是有償提供給了企業和組織。
筆者搜索后發現,網絡上提到的有些測試軟件都不是研究機構和單位的專業網站,有些需要付費登錄,有些可以下載但是測試結果需要專業人員分析解釋。“要在網上完成一項科學的心理測量是不容易的。”黃端說。
科學測試應走向普查
據了解,目前心理測量技術的應用領域主要在教育、人力資源以及醫院臨床上,其他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延伸。“心理測量對個人、組織和社會發展的作用很大,隨著社會的發展,這個作用會凸顯。”黃端說。
“現階段,心理測量還停留在紙筆研究上,但未來的發展方向是走向普查,即通過一定的途徑和方式開展廣泛的心理測試,形成比較大的數據庫。其意義在于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獲得公眾心理的相關數據,這是國家和政府部門了解民情的重要手段,如公眾的心理健康、心理訴求、社會認同、社會歸屬感等。獲得這些信息,相關部門才會有針對性的反饋,比如采取一些措施等,應該說是有一定指導意義的。”
對于開展的方式,黃端解釋:“這和我們的工作進度也有關系,我們和公眾之間的接觸存在很大障礙,公益性的科學測試很少,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也在和電信等部門積極聯系,除了網絡也想通過手機開展普查,與老百姓取得更好的交流,將研究成果盡快反饋給他們,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
>>> 更多精彩盡在39心理頻道
(張華仙)
下一篇:職業女性易成“缺位”母親嗎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過分追求健康可導致心理疾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