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加入收藏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心理百科 > 心理探秘

心理探秘

怕老是一種對死亡的焦慮 心理專家剖析人怕老原因

分類: 心理探秘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3-29

閱讀 :510

  怕老的人不在少數。對于他們,時間的箭頭也許是世界上最無情的東西,不僅“飛快”,而且只有“單向”:2013年的日歷轉眼已翻開了一大半。

  “人為什么怕老?那是一種對死亡的焦慮。”也許有人反駁:我才不怕死,我只是怕青春不再,怕力量不再……其實這些“怕”都有一個共同點:在本質上,它們都意味著“失去”,而死亡,無疑是一個人最大的失去。

  競爭性強的環境下人更怕老,老意味著優勢的喪失

  “老、死、病,是連在一起的。怕老的人,心里并不是真的怕老,其實是怕死。老,意味著越來越沒用了,越來越向死亡走。如果沒有老、病,人多快樂啊。”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對老、死、病的焦慮感,這是人的最深層的焦慮。

  在以前的農業社會中,人們對老、死、病的恐怖感不像工業社會里的人那么強烈。當文明越進化,競爭性越來越強,要求的“自我”越來越突出時,人們必須要顯示自己的能力,顯示自己比別人更能干、更優越。

  “在這樣的社會中,人的焦慮大為增加,怕老就是其中一個很突出的表現。”所以,人們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覺得“老太可怕了”,因為“老”意味著很多優勢的喪失,在競爭中會處于不利的地位。

  有些年老的人說自己不怕“死”、也不怕“老”,就是怕“病”。但如果死亡真的來臨,他心里未必不怕。這是把死亡看成是一個“終結點”,而不是一個“過程”,因為在病的過程中,就是在死亡的過程中。還有些人說自己老了、不怕死,則是出于一種無可奈何,因為死亡是無論如何都逃不掉的事。

  所以,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事已高的長者,人們都普遍怕老、怕病、怕死亡。

  “成就”通過“焦慮癥狀”獲得,活在“我正失去”狀態里

  不過,理性告訴我們,老、死、病是人生中的客觀事實,誰都躲不開。對此,我們的習慣是:把這些不愉快放在角落里,不去看,裝作快樂地過日子。

  但這時,我們的內心真的平靜嗎?“這時,我們的不安表現在:拼命掙錢,拼命想提升,覺得掙到錢就安穩了,提升了就踏實了。換句話說,我們想要更加地努力,有更大的成就,被社會認可,讓心里有安全感。”這些東西掩蓋不了內心的不安,因為這些東西一旦沒有了、或者變少了,我們就感到非常的不安。

  到很多來訪者都很怕,其實他們已經擁有了很多,但就是怕(失去),從而感受不到擁有的快樂。“我問來訪者:怎么樣才能不擔心?他們回答說,看到錢財每一天都在增加才不擔心,哪一天不增加,就擔心了。”所以在實現的瞬間是快樂的,但很快就過去了,又出現新的目標,因此人們感到快樂的時間越來越短。

  這背后的因素就是焦慮,想要擁有更多才行。引用了心理學上的一句名言:“成就越大的人,是通過癥狀來獲得的。”換言之,那些努力、那些不安,都是焦慮癥狀的表現。

  由于覺得“變老”意味著正在加速失去、“死亡”意味著徹底的失去,因此人們往往在擁有時反而會很害怕,整天提心吊膽會失去擁有的,總覺得有些跡象表明自己就要失去了、或者下一刻就要失去了。

  我們往往并不是活在“我正在擁有”的感覺上,而是活在“我正在失去”感覺上。故而年紀大的人看年輕人,覺得年輕真好,活力、青春、無限可能,而年輕人覺得這都是很正常的,但自己還不夠苗條、不夠強壯、不夠聰明。“眼光都盯著自己不如別人的地方、要失去的地方,這是人類的誤區。”

  “完美的自己”產生痛苦,做“完整的自己”就足夠

  焦慮感人人都有,心理醫生常做的事是:從心理學的角度上,引導來訪者怎么看這焦慮感,怎么活在“我現在正在活”的狀態上、看到“我所擁有的能力”,而不是“我不如別人的地方”。

  要知道一個簡單的道理:總拿自己的不足與別人相比,然而比來比去,你還是你。有人會說,比別人不足可以讓自己知道往哪個地方做些微調。實這并不可能,而且沒有必要:你為什么要成為別人的那樣?

  你覺得水仙花,玫瑰花,誰更好看?水仙花說,我要是有玫瑰花那么嬌艷就好了;玫瑰花說,我真想有水仙花的清姿啊。“其實你只要長出你自己的樣子就行了。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是你管不到、也無需在意的事。”

  所以,“長成完整的自己”就足夠了。但現在人們想的是“長成完美的自己”,那就麻煩了。“老”意味著比現在“更差”,那怎么行?所以人就痛苦,水仙花要掙扎著變成玫瑰花,玫瑰花則掙扎著想變成水仙花,但再掙扎也變不成,更痛苦。

  什么叫“完整”的自己?比方植物,有種子,開始發芽,長出綠葉,開花,結果,最后回到泥土中。而很多人只要發芽、只要開花,后面的過程就不想有,覺得結果太老了、死亡太可怕。“其實要看到:從發芽到回到泥土,這是生命的一個完整的過程,本身是一種自然規律。”

  專家建議

  超脫于“我”內心安然

  看到落葉、死亡,把它們理解為消失了、沒有了,把“老”理解為是在“失去”,就個體的自我來說,這樣的理解,會把個體局限在“我”的角度里,于是產生恐懼、害怕。如果沒有局限于“我”的角度里,還會這么恐懼,害怕嗎?就不會了。

  如何能夠脫離這種角度呢?與其害怕、不如感受。我們的內心有很多力量,當你充分經歷其中一種狀態時,這種力量會轉化成正面的力量,轉為內心的安然、感動的力量。

  如果你對病、老、死非常害怕,首先,不要對這種害怕進行抗拒或壓制,要允許自己經歷這種恐懼。這時,內心會經歷一種轉化,你會感到人的脆弱,感到無法控制生命的一種無奈。人在脆弱時,“我”是易融化的,也易與別人感同身受,當別人也出現這力量時,你就會有慈悲、接納,與對方一起感同身受,這種慈悲感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的心貼在一起。

  “所以,體驗那些害怕、恐懼的感受與情緒,這種經歷可以使你的心境超越,進入融和的狀態。”翁茵茵解釋說,原來是喜歡的要,不喜歡的都不要、把它們藏起來,這是一種痛苦的心理,而你越怕老,它對你的影響反過來越大;而當你真實地經歷、感受它時,內心會出現不一樣的變化。這就是所謂“向死而生”:面對著死亡,我才生活得更真實、更警覺,更珍惜現在的時刻,會去想什么才是自己最重要的。

  其次,如果你對病、老、死非常恐懼,這時你能否接納生命的整個過程?要如實地承認它,接納它。如果在自己的喜歡與不喜歡里活得糾結,必然會感到痛苦。當你的心態安靜時,你才活得更真實。

  另外,也可以做到超脫于“我”。

  比如,多到大自然中去,跟大自然合一。大自然里,生、老、病、死都有,一年四季,白天黑夜,都在不斷地變化。如果我們通過這些不斷的變化,看到更深的東西,可能就會安心。當自己融化在自然中,內心就會舒服。

  也可以看看家譜,感受到“我”在家族之中,心中就會舒服。現在孤獨的人越來越多,“自我”感越來越突出,焦慮感就越強。這是因為我們有兩種渴望,一是獨立,二是相愛(歸屬),它們融合在一起,而我們就在這兩種渴望之間振蕩,在一起想分開,分開久了就想在一起。所以,如果把“老”理解為“沒有”了,就很可怕;如果理解成“把我融進一個整體中”,就沒那么可怕了,“我”并不是獨立的,而是與大自然在一起、與家族在一起,是從同一個根源走出來、并歸隸于其中的,只是與其他人擁有不同的葉子、不同的顏色而已。

  所以,當我們意識到“我”不那么強大、而是慢慢融化時,一些事情就不再可怕。就像在戀愛中,我們一心付出,從不想“我怎么樣、你怎么樣”,而是“我們怎么樣”——“我”擴大了,這時反而很快樂。

下一篇:世界上最令人抓狂的10種聲音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每家分享一個菜 “鄰里節”拉近心靈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极品粉嫩嫩模大尺度无码视频| 亚洲色av性色在线观无码| 在线看片福利无码网址|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百度 |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BBBBXXXX|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精品天堂无码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 成年午夜无码av片在线观看| 无码丰满熟妇浪潮一区二区AV| 久久无码中文字幕东京热|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 少妇仑乱A毛片无码|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西西午夜无码大胆啪啪国模| 宅男在线国产精品无码|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西西444www无码大胆|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亚洲色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 免费A级毛片无码免费视| 亚洲av无码日韩av无码网站冲|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无码成人一区二区| 50岁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区 |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网站| 日韩专区无码人妻| 国产麻豆天美果冻无码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VA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AV永久无码区成人网站| 日韩av无码久久精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