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這好像是一個事實。由于關心兒童教育的原因,在校園、在家教論壇、在周邊現實生活中,我注意到“嚴父慈母”的格局早已被改寫,現在中國家庭更多的局面是母親兇悍,父親相對理性寬容。
脾氣壞,愛吼叫發火,嚴厲刻板……這樣的特質,在中國現代女性中比例確實比較高。這是為什么呢?
如我這般的新中國女性,是受著“婦女能頂半邊天”的教育長大的。中國女性和男人們一起分擔生計,養家糊口,謀求升遷,爭取社會地位……這使得中國女性社會化程度較高,她們自覺地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角色,在外面和男人一起打拼。
與此同時,傳統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依然大有市場,當男人可以理所當然在家中當甩手掌柜的時候,鍋邊灶臺依然是女人的分內事,女性在潛意識中亦覺得自己對家庭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
這樣,中國女性承受著雙份的壓力。她們的責任感特別巨大,她們的憂患意識特別深重。
而女性自身的生理特質,千百年文化對女性的壓制,使得有些婦女眼界相對狹小,胸襟有欠開闊,如此承受壓力的能力就會比較差。
一個抗壓性差的人,偏偏將大而多的責任扛在肩上,久而久之,人性就在壓力之下扭曲變形。
與此同時,女性的巨大付出使得她們在家庭生活中擁有了與責任相稱的權利,有的演變成說一不二的極權,嚴格控制著家庭的走向。因此,母親的品質在一個家庭中會被放到很大,母親的情緒左右著家庭氣氛與生活質量。
糟糕的是,一個長期處于壓力中、焦慮中的母親,怎么可能是快樂的呢?
浙江發生過的徐姓少年弒母事件,那位母親便是一位經濟上窘迫、工作上失意,充滿憂患與焦慮的母親。為確保兒子考上一本,她全面控制兒子的生活,精確到最小的細節———兒子同學打電話來也要先由她接聽、審查,兒子放學后打籃球亦不被允許。家庭中早就沒有歡愉二字,有的只是母親專制之下的冷戰與對抗。
在中國,不快樂的媽媽很多。那些媽媽們在精神與肉體上對孩子們有著雙重的壓制,她們遮蓋了孩子生長需要的陽光。
一個不快樂的媽媽足以令一個家庭沒有快樂可言。一個長期焦慮而毫無自我覺察的媽媽會讓孩子生活在深刻的恐懼中,從而剝奪了孩子的安全感、自由的精神和快樂的生活。這就是女性的焦慮所造成的后果,從不驚天動地,卻滴水穿石。所以,救救孩子,或許應該從年輕女性的自我覺知開始。
(龔艷麗)
下一篇:察言觀色識人心 表情與心理的秘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胡須特征看性格:胡須多者奔放 胡須少者內斂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