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錢少憂郁癥是憂郁癥的一種表現嗎?難不成這是一種疾病?錯,錢少憂郁癥并不是一種心理健康層面的疾病,而是生活中缺少錢財支持的人借用了這一名詞而進行的自我調侃罷了。那么在專家眼中,所謂的錢少憂郁癥又是什么呢?
“錢少憂郁癥”的“病癥”主要表現為:
1. 愁悶
由于經濟收入相對不足,消費欲望經常得不到滿足,這樣就產生一種憂慮、郁悶的情緒,總覺得很多事情都令人發愁,整天唉聲嘆氣,認為自己生活艱難,活得很累。
2. 抱怨
認為自己活得比別人差,覺得世界很不公平,所以一談起經濟問題便憤憤不平、抱怨不止,好像自己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3. 自卑
認為自己事事不如別人,產生一種強烈的自暴自棄情緒,不愿到公眾場合參加公共活動,不愿交往,喜歡幻想等。
這種“病癥”雖說名為“錢少憂郁癥”,但是錢少,人不一定真的憂郁。世界上也有安貧樂道的窮人,他們不覺得錢少是什么問題;還有承認錢少是個問題,但卻把注意力轉移到“如何增長財富”上的人,他們也不覺得憂郁。
真正會得“錢少憂郁癥”的,其實是那些把錢少當做大問題,并且看法和行為都很消極的人。
為什么缺錢會讓人產生消極情緒?錢的多少和自尊心密切相關!
心理學研究發現,金錢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很可能是通過“自我”產生的,特別是與“自尊”的關系密切。理由是,擁有金錢的多少會影響一個人的自我評價(也就是對自己評價更高或更低),而自我評價的高低就影響了一個人的自尊。
那自我評價是受什么影響的呢?有心理學家認為,人有努力使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相一致的本能,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你怎么評價你自己這個人,你就會主動去尋找和你自己的評價一致的、別人的對你的評價,也更容易接受這些評價。
不過,當你認為在別人身上找不到你想要的評價時,你就可能會改變你對自己的評價。好比說,當你發現周圍的親人朋友都認為沒錢的人可恥,那么,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你就可能改變自己的想法,從“我沒錢,我也不可恥”變成“我沒錢,我真可恥”。
這樣的想法就導致了自尊的降低,導致自卑的情緒。當你認為你即使努力想要改變現狀也很難改變時,就可能產生自暴自棄、抱怨不止、自我封閉等等的消極后果。
正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每一個人都需要錢,每一個人都想成為億萬富翁,但是,沒有那么多的錢我們不依舊可以過的很開心?想想那心更困苦的人們,我們最起碼吃的飽穿的暖,有房子住,這就可以了,人要學會知足。
推薦閱讀:非理性消費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心理有問題該怎么判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預示心理問題的三個典型癥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