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最近幾年,全國各地陸續發生了多起公交車縱火案,例如今年年初,寧夏的一輛公交車在行駛過程中突然著火,結果最后公交車只剩下了一個空殼。最后警方查明是有人故意縱火。今天,心理健康專家就來解析一下公交車縱火者的異常心理。
公交縱火者多存在“厭世心理”
近年來,各地發生的公交車縱火案的制造者身上有很多共同特征:生活不如意、悲觀厭世、心理失衡。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尹文剛表示,每個人的生活背景對他的社會人格都有很深的影響。所謂社會人格,是指同一種群體中多數成員共同具有的心理特質和性格特點。有一些人長期處于社會的底層,屬于沒有受到重視的一個群體,生活上的長期貧困,現實中的多次打壓,最終造成了心理的失衡。一旦這類人形成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便有可能從生活不如意的普通人成為縱火的嫌犯。
反社會型人格障礙的特征是高度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取得經驗教訓,行為受偶然動機驅使等等。專家指出,反社會性人格障礙的核心問題是缺乏自然情感,且無法通過后天撫養和教育予以改變。在這些公交車縱火案中,將無辜的乘客作為報復對象,就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
國外心理專家認為,類似的案件接二連三的發生,除了與犯罪分子的異常心理有關之外,還與模仿效應有一定關系。當犯罪分子看到別人做了如何如何的一件事時,他也會模仿著去做,對于后果是完全不會考慮的。
推薦閱讀:都市人警惕“密碼強迫癥”
下一篇:解讀信手涂鴉的心理密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老公你可以花心 但一定要回家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