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聽到有一些人他們自封自己是吃貨,對吃的東西總是來者不拒,有的時候已經到了一個失控的狀態,可實際上吃到失控也可能會導致抑郁的出現,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吃到失控產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臺灣歌手范曉萱的歌曲《失控的胖子》,大概唱出了很多人的心聲:“我總覺得自己是個胖子,很想變瘦,每天還是一直在吃;明明在減肥,還要找個借口瘋狂大吃……”在“減肥正當道”的今天,厭食、貪食等進食方面的問題也在悄悄地靠近我們,很多大明星、超級模特都中了招。
“有時一口不吃、有時拼命狂吃”聽上去很可笑,可據《印度時報》報道,人們對進食障礙的了解并不多。多數人認為,這種情況只會發生在愛美的女孩身上,卻 不知道,生活壓力大、追求完美的男性也有可能碰到進食方面的問題。更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有進食問題的人并不像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樣,是缺乏關懷,希望通過節食、貪吃等方法引起家人或朋友的關注,他們很有可能遭遇到嚴重的心理創傷,出現抑郁、焦慮等情緒問題或其他心理問題,就像很多人形容的“把心里的空虛填補在胃里”。
因此,如果發現身邊有人總是否定自己的身材相貌,已經很瘦了還在拼命節食;或者時常通過“貪吃”發泄,一口氣拼命吃下很多零 食、甜點等,吃完又感到內疚,用吃瀉藥、摳嗓子催吐等方法排出來,那就需要高度警惕了。此時,最好建議他看一看精神科或心理醫生,找出厭食、貪食的背后有沒有深層次的心理誘因或創傷;同時密切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通過心理治療等方法及時調整。幫助他們認識到不能把吃東西當成生活的首要目標,而要更多關注自 己的內心,看清楚自己真正需要和渴望的是什么,從而樹立信心、解決問題。
上面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吃到失控所給我們帶來的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在生活中你也發現自己存在這樣的現象,那么一定要引起重視,要不然就很容易給自己的心理健康帶來更多的不良影響。
下一篇:喜歡捋頭發是不自信的表現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預示你心理亞健康的八大特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