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可能很多人都會發現在自己的身邊有那么一些人,辦事拖拖拉拉,很多人問為這就是一種性格的表現,而實際上辦事拖拉是會增加心理壓力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去改正這種狀況,這樣子才更利于我們心理健康。
拖延癥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遲行為。目前這個詞并不是一個嚴格的心理學或醫學術語,但嚴重或經常的拖延行為,常常是一些深層問題的表現。
辦事拖拉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有些人甚至一件事要拖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徹底的解決,有人認為這種拖延只是一種壞習慣,而有些人則認為這是一種心理疾病,叫做拖延癥。
在銀行上班的王先生辦事總是拖拖拉拉的,領導交代的事情總要等到最后關頭才去做,這讓他覺得自己生活的十分疲憊。那么辦事拖拉究竟是不是拖延癥呢?
心理專家表示,拖延是一種變相逃避,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但在心理學上并沒有拖延癥這種疾病。有拖延習慣的人有事不去辦,一直拖,最后拖到事情實在沒有辦法再拖下去了才去辦,這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它對人的影響主要就是加大人的壓力,有些需要解決的事情,但是一直沒有處理,那么它就會作為一種壓力一直存在,直到這件事情被解決。
辦事拖延不僅會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也會造成其他方面的影響,如果一件事情放在那里一直不處理,那么它的存在就會作為一種影響,會對你的內在產生各方面不同的沖擊,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但實際上心理上是有很大的壓力。
實際上辦事拖拉的人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也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尤其是同事之間的合作,所以說我們一定要引起重視,要是發現自己也存在這樣的一個情況,那么一定要想方設法的去糾正,相信這樣能夠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下一篇:讓你不幸福的幾個不良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妄想癥的具體分類有哪些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