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自制力,說白了就是自己控制自己的一種能力,可以依據自己的意識去做任何的事情,也會阻止自己做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現代社會當中,缺乏自制力的人越來越多了,缺乏自制力就意味著心理可能很容易出現問題,心理容易扭曲。那么,怎么強化自制力呢?
轉移注意力
轉移注意力是怎么增強自制力的?
即使棉花糖就擺在眼前,如果你轉開目光,在內心想象自己身段健美、眾人贊嘆的情境(越真實生動越好),你就更可能放下糖果去運動。等你到了健身房,再跑回去吃糖的可能性就更小了——要抵抗誘惑,先讓自己的身心遠離誘惑。
悲觀情緒,也許是雙刃劍
為了提高效率,我曾試過“把每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來度過”,結果十分不幸,適得其反。作為一個根深蒂固的悲觀主義者,我并不相信自己會留下“死后仍流傳于世的杰作”,結果在我生命中的最后一日,我只想無所事事、吃喝玩樂……如果我真想鞭策自己發奮努力,最好相信自己仍有漫長壽命,并相信此刻的努力必會讓五年后的自己變得不同。換言之,我最好變得樂觀一些。
悲觀是雙刃劍。一方面,悲觀使人更客觀,更少偏見,更傾向于自省。另一方面,悲觀可能帶來悲傷情緒,而這種悲傷情緒則會削弱當下做出“長遠決策”的能力。一個失戀者很可能會胡亂購物、刷爆信用卡。一個失業者很可能痛苦到無法打起精神找工作。在哈佛大學另一個真金白銀的實驗中,悲傷的人寧可少拿13-34%的錢——只為不必等上三個月。平均來說,悲傷的人拿走65美元,而情緒平靜的人得到了74美元。單看這個數字似乎不大,但如果我們要考慮的是一個國家的總體情緒,那么不管太過悲觀還是太過樂觀,恐怕都會對該國的金融體系造成麻煩。
對未來擁有信心
如果一時無法遠離誘惑也不要緊。當你心懷感激時,你對環境和未來有個更好的預期,你變得更親社會,更樂于合作,給自己加強了“承諾可以相信”、“克制終有回報”的信念,由于這份信心,未來的“不確定性”得到了些許消弭,你更相信30天后確實會收到80美元的支票,為此,你愿意放棄眼前的54美元。預期就這樣影響了決策。
我們的“理性決策”, 很多時候實際上是建立在對未來的信心上。我們從小在教育上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金錢,因為我們預期自己畢業后高學歷有高收入,而社會將穩定富足,讓我們可以慢慢收回此前的投資。工作后,我們儲蓄、保險、投資,因為我們預期自己會活得長久,當下節制,退休后才能支應開銷。同時,我們咬牙運動,定期體檢,選擇吃些低脂低鹽低添加糖的健康食品,也是因為我們預期自己不會早早死于意外。不過,如果生活在一個戰火連天、怪物橫行的危險末世,那么更好的選擇大概是早早生娃,有錢就花。如果你對未來的預期近乎慘淡,你就更不愿忍耐,你的選擇往往也就“不夠理性”。 人類常常對未來失去信心,導致經濟學結論跟著失靈。
之所以有一些人缺乏自制力,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這個人缺乏一定的安全感,這樣一來,自己的決策就會受到影響,擔心自己總是會被欺騙或者是被出賣。因此,想要提升自己的自制力,那么就需要增加自己的安全感,可以試著給自己換一個生活環境,沒準安全感就會提升,自制力也自然而然也會提升。
推薦閱讀:教你輕松擺脫緊張的竅門
下一篇:焦慮和抑郁有很多的重疊癥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用最快的方法改變心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