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三月不減肥,四月徒傷悲,五月路人雷,六月男友沒,七月被曬黑,八月待室內,九月更加肥,十月相親累,十一月無人陪,十二月無三圍,一月肉更肥,二月不知誰!”前段時間,新浪微博突發奇想,呼吁起大眾崛起,勵志減肥。短短三天,就有約一千六百萬條微博進行了相關回復。
一方面,每年從七月始便是減肥熱季,另一方面,從一社會現象也能看得出現在社會上注意肥胖問題的人不在少數。在這個群體里面,卻也有著一群偽胖妞在經歷著她們青春期的心理困境。她們擁擠在減肥大軍里,痛苦地行進著。
在廣州白云心理醫院接受治療的小穎就是其中的一個。剛上初一的她是一米五高、八十五斤重的身材,雖說不上是完全標準,但也較符合了大多數青春期發育初期的女中學生的體形。但由于班上女生發育的節奏稍有不同,小穎一入學就被同學叫成“小胖妞“,一開始她也沒怎么在意,但慢慢地,綽號被叫開后,小穎也開始留意起自己的身材了。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小穎把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胸部上,她認為自己慢慢變大的胸部是自己肥胖的罪魁禍首。于是,她以胃口不好為由,每一餐飯都吃得很少,聽說肉吃多了容易胖,所以她也漸漸地成為了素食主義者。不僅如此,為了不讓自己看起來胖,有一段時間,小穎甚至偷偷地用布裹住了自己的胸部。
就這樣堅持了半年多的時間,眼看自己成功地把體重降到了六十斤,但小穎仍然覺得不滿意。雖然班上再也沒有人叫她“小胖妞“了,但她仍然每天堅持跑步,終于有幾次在體育課上暈倒,衛生處老師以營養不良讓她多注意飲食。在老師同學及父母的勸說下,小穎開始慢慢嘗試著吃多點飯菜,平時不愛吃零食的她也有了吃零食的習慣。但有一天,晚飯過后,收拾完餐桌的媽媽一進廁所時,被女兒的行為驚呆了。小穎正用手指摳進自己的深嚨,隨之晚飯成為嘔吐物傾瀉而出。看著女兒熟練的手法,母親一陣鉆心的疼痛,這一刻她才意識到了女兒身上問題的嚴重性。但小穎一直不認為自己這樣做有什么不妥,也拒絕了任何建議與幫助。瘦弱的她繼續著她的生活方式 ,一直到了中考前夕,終于因為學習壓力的增加而無法承受,隨后被媽媽強制送進了醫院進行綜合調理診治。
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心理醫生余曉潔稱,小穎的這種情況是神經性厭食癥,也叫進食障礙。常見于青少年,年齡大多在13到25歲之間。患者有意的控制自己的體重,且極力地維持低于標準正常體重水平之下,達到一種病態的狀態。厭食癥的后期常與貪食癥交替進行,使用各種方法食后嘔吐,長期可致體重減輕、營養不良,女性可出現繼發性閉經等。情緒上伴隨著抑郁、焦慮或煩躁等。
誘發厭食癥的主要社會心理因素主要是青春期身心發展不平衡所致。對于性心理發育尚不成熟的女生,對自身的第二性征發育和日益豐腴的體形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容易產生恐懼不安,羞怯感,有強烈的愿望要使自己的體形保持或恢復到發育前的“苗條”。另外,不同學生性格上的個體差異也有一定關系,爭強好勝、做事盡善盡美、喜歡追求表揚、自我中心的學生在某些方面常表現出不成熟、不穩定、多疑敏感等,使得在對自己的要求上更加嚴格。
厭食癥在治療上多以綜合治療為主,早期應該盡快改善低體重造成的營養不良,糾正水、電解質平衡,輸入能量合劑、脂肪乳、白蛋白、復方氨基酸等。后期康復治療應該引入心理治療,以認知療法為主,讓患者重新認識青春期對于自己身心的意義,必要時加入抗抑郁的精神藥物輔助治療以達到更好效果。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后期康復的社會轉歸及社交功能的恢復。
專家介紹:
余曉潔:廣州白云心理醫院心理醫生,畢業于廣州中醫藥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曾接受過系統的完形心理學培訓,擅長運用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認知等多種治療流派,結合運用團體治療、心理劇等多種形式對各種神經癥、青少年問題、家庭關系問題進行咨詢與治療。
(龔艷麗)
下一篇:緩解緊張情緒的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關愛精神病患者 走出抑郁陰霾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