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俗話說:“人面一張相。”“相由心生”來源于中國古代“相面術”,即以人的五官來推斷一個人的吉兇禍福,也算是中國古人樸素的心理學了。一眼看透一個人的內心世界、真邪善惡,究竟可信嗎?
其實,這句話可信與否,完全取決于對這一詞語的理解。在心理學家看來,“相由心生”的“相”可以與“表情”相對應,指的是內心情緒在面部上的一種映射。
人的性格或氣質經常支配著他的情緒狀態,所以他的面部也會出現一種習慣性的表情:比如悲觀的人常皺著眉,愛生氣的人喜歡嘟著嘴,開朗熱情的人眼睛明亮。 從這個意義上說,面相確實能看出人的性格特征。
在心理咨詢當中,咨詢師會十分關注來訪者的心相表現,以捕捉其心口不一的時刻,進行深入的洞察分析,美國心理咨詢大師羅杰斯就把注視作為咨詢師的基本訓練。 但是,人們容易把“相”理解為外在、先天的相貌,曾有心理學家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上世紀20年代,有心理學家試圖用頭骨、臉形來推測人的性格特征,并且還做出了一套十分繁瑣的對應表。結果,有人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長成理想人物,按這種學說用木板和布帶把嬰兒頭部捆扎成相應的形狀。
所幸的是,這種學說在實證研究中無法得到驗證,很快就被拋棄了。 而現在,還有許多面相學說提出“頭大聰明,眼大溫柔”這樣的說法,甚至想用外科手術改變自己的相貌來“轉運”,這種以偏概全的做法,無異于緣木求魚。
下一篇:學生族放松心態迎開學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給已婚女性一些性愛建議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