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有一個男孩兒,聰明伶俐,學習勤奮,上小學時頗得老師賞識,還當上了班長。可就在一次班會上,他站在講臺上發言時說錯了一句話,引起了同學們的哄堂大笑。他當時不知這是因為講錯話所致,還以為是自己臉上出了什么毛病。從那以后,他就總覺得自己長得很難看,先是覺得臉面不好看,后來又覺得頭型不好看,再往后就覺得連體形也不好看了,總之,他覺得自己渾身上下哪兒都不好看。有一次他和父親一起外出,看到別人只顧著和父親說話,他就認為是自己長得太難看了,所以連父親的好朋友都不愿搭理自己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越來越關心自己的長相了。工作之后,他讀醫書、學按摩,甚至光顧美容院,希望通過這些方法使自己的長相能有所改觀。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變得越來越內向、越來越孤僻,最后發展為極度自卑,甚至常常不敢走出家門,更不敢與生人交往。平時別人多看他一眼,他就覺得是自己長得太難看才吸引了別人的視線;如果別人沒有看他,他又覺得這是因為自己長得不好看,別人對他不屑一顧。后來,他幾乎不敢在公眾場合露面,更別說與人自如交談了。為此,他痛苦不堪。
原來得了社交恐懼癥
終于,在好友們的極力勸告下,他鼓足勇氣找到心理咨詢機構尋求幫助。經過與心理醫生交談,他才明白自己原來是患了“社交恐懼癥”。
什么是社交恐懼癥呢?這是一種常見病。社交恐懼癥患者害怕的對象主要是社交場合中的人際接觸,他們在公共場合對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總覺得別人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非常關注,同時擔心自己會因為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而被別人嘲笑。由于上述種種原因,使社交恐懼癥患者總是處在一種莫名的心理壓力之下。
社交恐懼癥常常會導致口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甚至興奮性暈厥等并發癥,影響人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那么,人為什么會患社交恐懼癥呢?經專家研究表明,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與人在童年時期的某個行為印痕有直接的關系。 心理醫生的講解,使這位羞于見人的小伙子明白了許多。原來,他上小學時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他的母親不僅以此為榮,還不住地在外人面前夸獎他,同時不停地告誡他不許有半點退步。母親的強化引導,加上旁人的過譽之辭和周圍孩子的仰視,使他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特點。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完美的人,比其他同齡人都強得多,理應得到夸獎和寵愛。那次班會上同學們突如其來的哄笑聲,一下子摧毀了他的心靈城堡,他由此變得性格內向、沉默寡言了。此時,母親一方面仍對他呵護有加,許多事情都包辦代替;另一方面又因而對他橫加指責,罵聲不斷。這一切使他越來越壓抑,越來越自卑。長期的心理壓力導致他產生了嚴重的認知錯誤,對自己本來不錯的相貌越來越感到不滿意,甚至認為自己長相丑陋,見不得人,并由此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社交障礙。
良藥一劑:處世平常心
在心理咨詢中心,心理醫生通過多次的心理疏導,循序漸進地幫助這位小伙子糾正心理偏差。
首先,心理醫生幫他找出具體的刺激源并進行治療。心理醫生認為,由于他對自己相貌的判斷和對社會反應的判斷出現了認知錯誤,才引起心理上的嚴重失衡。接著,心理醫生又幫他分析了自己的相貌特點,結論是中等偏上,出現在任何場合都不會顯得遜色,更不必為此煩惱悲觀。心理醫生還告訴他,一個人的相貌在社交活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即使其貌不揚也照樣能成為社交場合和工作事業等方面的佼佼者。在古今中外的偉人中,這樣的先例不勝枚舉。一個人應該如何客觀看待自己的外貌,如何正確認識外在美與內在美,平時將自己的主要精力和興奮點集中在什么地方,這對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和精神狀態是有直接影響的。最后,心理醫生對他說:“一個人如果僅以貌取人并希望人人都贊美自己、仰視自己、容不得自身有絲毫瑕疵的話,常常會造成心理失衡。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往往就會認為自己比誰都強,別人都要聽從自己、佩服自己、追隨自己,這種不正確的思維本身就會給人帶來無盡的煩惱;如果再遇到一點挫折,產生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礙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了。只有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陜隘的思維模式,擺正自己的位置,認可自己是一個普通人,在工作和事業中盡自己的力量去攀登自己的高峰,才能做出成績,贏得人們的尊重。
通過上述的心理疏導,使這位平時羞于見人并為之苦惱不堪的小伙子有了正確的認知理念。后來,心理醫生又為他對癥下藥進行了相應的,使他終于克服了社交恐懼癥狀,把自己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工作和學習上。堂堂男兒消除了心理障礙,從此不再羞于見人了。
(張留敏)
下一篇:樂觀自信 疑病癥不來犯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憂郁女人 音樂調節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