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相關鏈接 劉翔傷情大事記
2008年8月18日 北京奧運會田徑110米欄第一輪,劉翔由于跟腱傷病復發,退出比賽。
2008年12月3日 劉翔聽取醫學專家和教練組的意見,決定前往美國進行手術。
2008年12月5日 劉翔在美國休斯頓赫曼紀念醫院接受了跟腱手術。手術共取出了3個鈣化物質和1個骨刺。
2009年3月8日 在美國手術及康復訓練了3個月后,劉翔從美國直接飛回上海。
2009年6月30日 醫學小組綜合意見后認為劉翔的跟腱已長好,達到最大運動量八成。
2009年7月13日 四年來頭一回在家過生日的劉翔說:“既然有傷病,那就養好它,畢竟我接下來最大的目標是倫敦。”
2009年8月 美國專家克蘭頓醫生再次為劉翔進行了全面檢查,此時的劉翔恢復了九成,也開始穿釘鞋進行跨欄訓練。
2009年9月10日 在莘莊基地專門組織的內部測試賽中,劉翔與謝文駿等其他三名隊友同場競技。在頂風的情況下,他跑出了13秒70的成績。
選擇復出,也就是選擇了一條充滿荊棘的路。未來會是什么樣子?劉翔和他的教練孫海平誰都不知道。
障礙一 心理
鮮紅的賽道,曾帶來無限輝煌,卻也凝固了生命中最痛的那抹記憶。
右腳腳踝,那個被稱為“阿喀琉斯之踵”的傷處,如今沒有一點異樣,根本看不出手術痕跡。曾經如此鉆心刻骨疼痛的地方變成了一個空洞,正慢慢被全新的組織填滿——一如心中的那道傷口,惟有時間才能治愈。
重回跑道,對劉翔來說,最大的考驗并非對手而是自己。
劉翔正式恢復訓練上跑道后,劉翔爸爸劉學根和教練孫海平都曾向記者透露,在剛剛恢復后的訓練中,劉翔有時不敢發力。“過欄或者沖刺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收一收’。”這種潛意識的自我保護動作恰恰暴露了劉翔心底的膽怯。田管中心副主任馮樹勇曾做過一個很形象的比喻:現在的劉翔和地震重災區北川一樣,都在經歷著“重建期”。經過近400天的恢復和調整,劉翔已漸漸走出北京奧運會退賽陰影。
孫海平是劉翔最好的“心理醫生”。在日常訓練中,孫海平經常會給劉翔一些激勵。“我有時候會指著其他隊員問他,‘你看看,他的力量比你小那么多,但都能跑13秒40,你想想,只要跟腱好了,你進13秒10可不就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種話對“重建期”的劉翔相當受用,鼓勵和夸贊讓劉翔多了不少自信。而三天前的那次隊內測試同樣也是孫海平給劉翔吃的一顆“定心丸”——逆風、沖刺時有意控制,這樣的發揮都能跑進13秒70,劉翔將通過這一實驗了解自己的實力。
在賽道上慢慢適應激烈的比賽,通過比賽找回自信,這是劉翔復出計劃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而對劉翔來說,找到良好的比賽狀態、比賽心理將是他未來一段時間的重中之重。
障礙二 傷病
從約翰遜到劉翔,從劉翔到羅伯斯,男子110米欄三代霸主無一例外都曾因傷病倒在賽道上。高水平競技對運動員身體帶來格外嚴酷的考驗,如何防止劉翔重蹈一些名將傷愈后過度參賽的覆轍,也將是劉翔教練孫海平需要考慮的。
據孫海平介紹,法國世錦賽冠軍杜庫雷,曾被譽為身體素質最好的高欄運動員。但他在赫爾辛基世錦賽之后,總是在傷病尚未完全恢復之時就急著出來參加比賽,導致了他最終遠離賽場。此外,古巴名將羅伯斯也在本賽季持續受傷,這都對劉翔提出警告。“現在劉翔還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兩腿的肌肉力量不平衡,以前我們沒有碰到過這樣的問題,還不知道目前這樣的訓練可不可以解決,所以只能要求劉翔在比賽時盡量控制節奏,不要太拼命。”
正因為這樣,在決定復出參加上海黃金大獎賽后,孫海平一再和劉翔強調,參賽可以,不準拼命跑。“這次比賽參與的意義比較大,不會要求他的成績。畢竟他穿釘鞋正式訓練的時間不是很長。這次比賽先找找感覺。”
(閆莉莉)
下一篇:心理治療解決神經過敏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臺災民出現震后創傷癥候群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