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導語: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的情感障礙類心理疾病,是與躁狂癥相對的。一般情況下,抑郁癥患者不會像我們平時所說的那樣,出現“今天我抑郁了”“明天我好了”“后天我抑郁了”“大后天又好了”之類的情況。
人打噴嚏是感冒,心靈得了感冒呢?就被叫做抑郁癥。
關于抑郁癥
真性抑郁癥一般會有很長時間的發病史,一般抑郁癥都要連續半年以上的時間來積累壞情緒,而急性發作也最少要2-4個星期的發病期。這期間,往往會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無愉快感、悲觀健忘、思維遲緩,對于生活毫無主動性、精神運行遲滯、性欲減退等癥狀。并常常自我責備怪罪,擔心自己是不是會得各種身體疾病,而且飲食睡眠也都會持續性失調,有時候反復出現自殺、自殘的念想或行為。
但有了這些現象,只能說的確有了抑郁情緒。在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中明確規定,當一個人在一定環境因素影響或無任何明確原因地出現以上癥狀,最少持續兩周以上不能自行有任何緩解,且影響到個人的社會功能,就應當通過正規途徑由專業的精神衛生工作者進行診斷。
可見,抑郁癥看似簡單,在臨床上的診斷實際上是十分嚴苛的。當然,這并不是非逼你在心情低落的時候強顏歡笑,而是說,不要僅僅因為出現了一時的情緒不佳就自行過早地給自己打上“抑郁癥”的標簽。
根據臨床觀察,越來越多的假性抑郁癥正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之所以會這樣,首先的便是社會輿論的傳播問題。由于近年抑郁癥研究的步伐加快,我們在原有的內源性抑郁和廣泛性焦慮基礎上,定義了很多新型抑郁癥。如青春期抑郁癥、產后抑郁、精英抑郁癥、術后抑郁癥等。這些新種類的發現,被輿論廣泛討論引用,但更多的是討論危言聳聽的高自殺率、高影響度,讓人們無法從本質上對抑郁癥有科學客觀的認知,以為心情不爽到極點就可能和抑郁癥搭邊或者掛鉤了。
其次,最新的調查顯示,85%的假性抑郁癥患者都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自我認同感,并且擁有大量的負面情緒不會發泄。由于當今社會發展速度極快,社會環境變化加劇,各種小環境下的評價標準也自然而然發生著巨大變化。和這種差異加劇相比,我們個人的自我認同則相對比較穩定。這就帶來了有些人無法一下子適應這些新的標準和要求,從而出現迷茫困惑,以及對自己的質疑與否定。當自我認同感受到威脅,而主體又不能很快適應新時代時,出現抑郁、焦慮這些負面情緒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當不良情緒出現時,我們應當充分意識到一時的情緒不佳并不代表一定會發生情感障礙。但如果我們此時不積極面對,采取辦法改善自我認同感,反而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和暗示,告訴自己“我抑郁了”、“我有病了”,說不定假戲真做,發生自發性心境障礙。
如何治愈心靈“感冒”
了解抑郁癥,自然我們便想知道如何來應對。可能很多人一想到抑郁癥是一種病,那么吃藥吧。當然經過臨床長期觀察,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對于抑郁癥的療效還不錯,而且好消息是不良反應相對少一些,所以它便成了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抗抑郁藥。而對于經久不愈的抑郁癥,我們會加用鋰鹽、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等??墒菃渭兊氖褂盟幬镏委煂τ诨颊叩幕謴推鋵嵢匀徊粔蚶硐?,絕大多數的時候藥物治療起效時間較慢,癥狀緩解也不徹底。這個時候就需要心理咨詢的介入了。經過實驗發現,藥物與心理聯合治療,在現有醫療水平中對抑郁癥具有明顯療效。
經過長期的經驗累積,我們不難發現心理治療才是抑郁癥治療過程中的重點。我們可以利用認知療法,幫助他重新建立自己的支持系統,重新找回生存的信念。當然,還有宣泄療法、森田療法等其他方法可以選擇。
除了藥物和咨詢干預,科學家們也在努力探索抑郁癥的根源,這就讓神經生物學家們將這種病癥和神經學聯系到了一起。如今,也有學者提出再造神經元的治療方法,無論什么,抑郁癥被稱為心靈的感冒,只要我們不懈地努力研究,遲早可以像應對感冒那樣,讓我們不會恐懼它的存在。
下一篇:成功的男人如何讓心理減壓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巧用食物掌控情緒:全谷類抗抑郁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