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創新學習是一種創造性的學習行為,即學習者通過對傳統的學習方式、方法、手段的繼承和改革,創造性地獲取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并在此基礎上,整合所學內容,產生與原有知識不同的或新的知識、觀點、思想等。創新學習的目標是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樹立創新精神,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創新能力。當跨入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新世紀時,作為語文教師,應緊緊圍繞創新學習,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輕負、優質、高效的教改之路,培養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本著求新、求活、求實、求精的原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最現實的成分。教育家贊可夫認為:“教學中一旦觸及學習的情感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系統論告訴我們,有興趣就容易接受外界新鮮的事物,形成開放系統,這樣就能抗拒外界干擾,提高接受效率。由此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者成功的內驅力,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那么怎樣才能激發興趣呢?要科學地處理教材、善于發現突破口、找準聚集點,捕捉契機、靈活地變換角度,把學生引入情境,使學生進入一個豁然開朗、其樂融融的境界。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進行生動形象的直觀教學,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輕松愉快,為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無限廣闊的天地。通過開設語文鑒賞課、舉辦知識競賽活動、編排課本劇、板報手抄報制作等形式,豐富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創新成功的喜悅。
我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一些有爭議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辨析討論,表達各自不同的看法。如對課文《分馬》中老孫頭這一人物性格的分析,學生中有的認為老孫頭自私落后,有的則認為他還有可取的地方;對課文《孔乙己》中主人公悲劇命運的認識,有的認為是性格悲劇,有的認為是社會悲劇。在討論中,各抒己見,氣氛熱烈,思維活躍,體會了人物的復雜性,培養了學生多角度思維的能力。 我們在教學中還注重保護學生的自尊心,為學生壯膽,鼓勵他們敢想、敢說、敢寫、敢于標新立異,使其思維始終處于自由靈活的狀態。
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創新學習的重要因素。為此,我們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五讓”:(1)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認真閱讀書本,進行自學;(2)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主動提出問題;(3)讓學生主動參與小組討論;(4)讓學生積極發言;(5)讓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提出新的見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評價學生的標準重點放在是否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上,堅持以積極評價為主,培養學生獨特個性。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合作者,不越俎代庖,而是和學生平等對話交流,雙向溝通,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了具有科學性、遞進性的問題,為保證學生占有充足的活動時間,課堂講授時間一般不超過20分鐘,其余時間用來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抓精華、講精彩、練精要,啟發學生思考問題,讓學生動口、動眼、動手、動腦,使靜態的書本知識內化到動態的思維中。在學法指導方面,引導學生掌握并運用好“五環節學習法”(課前認真預習、課堂積極參與、課后及時梳理、自我測評、獨立糾錯),學會學習、學會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總之,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把創新的精神播撒到學生心田,送給學生一個創新的支點,收獲一個創新的明天。
>>>
下一篇:培養21世紀的學校心理學家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教育心理學簡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