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6月25日,成都一名不滿19歲的男生溫某因高考成績不理想,寫下覺得愧對家人的遺書后將自己吊死在家中。這已不是我們第一次聽到因為高考引起的悲劇了,相反幾乎每年我們都能看到類似的悲劇一再上演。
考生的考前焦慮往往能引起家長的重視,但在高考后,落榜學生的問題常被家長
忽視,個別家長甚至是雪上加霜,去指責孩子,這樣的行為無異是十分危險的。專家認為,學生高考后的調節,對學生和家長來說一樣重要。
記者近日在幾家高考復讀班的報名處看到,已經有不少家長前來咨詢有關參加復讀班的事宜。據某復讀班的劉老師說,孩子跟家長一起來咨詢的情況比較少,即使孩子跟著家長來了,要么就是獨自站在門外等家長,要么坐在家長旁邊一言不發,看表情都挺失落的。
一位姓李的家長告訴記者,她的孩子今年考了358分,距離本科分數線還有不小的差距,經過家里人共同商量決定為孩子選擇復讀。李女士說:“孩子知道結果后,經常一個人呆在屋里,跟我們的話也少多了。家里人都為他目前的狀態擔心,怕他出點兒什么事。”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咨詢中心主任宗春山提醒家長,面對高考失利的孩子,家長并非除了擔心之外無可作為,相反,很多小事看起來很細微簡單,但卻能對孩子重建自信起到很大作用。
幫孩子重建自信
孩子在得知自己落榜后,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失去自信,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感情上的支持,還要幫助孩子分析在高考中失利的原因,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消極情緒。家長應該主動把孩子帶到親戚朋友、街坊鄰居的面前,坦然面對落榜這一事實,讓孩子覺得他永遠是父母的驕傲,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重新找回自信。家長們還要注意,夫妻之間不要在孩子面前互相指責,應該找朋友或是咨詢師把消極情緒排解掉,為孩子營造一個緩解壓力的和諧氛圍。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除了要分擔孩子的壓力外,宗春山還提醒家長們不要承擔孩子高考失利的責任。因為高考本來就是孩子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家長總是將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沒有責任感和使命感,養成指責父母的習慣。而且,有些父母在高考前過高估計了孩子的水平,填志愿時沒有聽取孩子的意見,導致孩子高考落榜,并被孩子埋怨。人生設計其實是孩子成長的動力源,也是提高其能力的機會,家長應該把第二次選擇的權利還給孩子,尊重孩子的意愿。
■對癥下藥
哪類考生更容易出問題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咨詢中心譚小東
期望不高型
這類學生成績一直不好,在考前就知道自己考不上大學。狀態分析:他們看見同學拿到錄取通知書會有失落的感覺,但是其容易被成績以外的事吸引,過一段時間心情就會自然恢復正常狀態。
危險指數:★★
性格外向型
這類學生雖然沒被理想的大學錄取,感覺很壓抑,但是性格比較外向,平時善于與人溝通。
狀態分析:他們只要能夠正確看待高考成績,確定今后的發展方向并為之努力,就可以走出陰影。這類學生需要朋友和親人的幫助和自我調節。
危險指數:★★★
性格內斂型
此類學生沒有被理想大學錄取,同時性格又比較內向。他們往往把事情悶在心里,遇到打擊和挫折往往會想不開、鉆牛角尖。
狀態分析:這類學生容易有過激的行為出現。若家長發現他們把自己反鎖在屋里、長時間不說話或經常愣神,一定要帶他們到咨詢中心接受專業的輔導。
危險指數:★★★★★
■成功案例
高考只是人生競賽中的一環
專訪對象:張鵬某民辦大學應屆畢業生
情況簡介:模擬考試489分,過了重點本科線,但高考成績只有367分,受沉重打擊,調整后求學民辦大學,現被某網絡公司正式聘為軟件開發與網絡技術人員,在高中同學中相比處在中上水平。
轉貼于 中國學習聯盟站 #
下一篇:心理指南針7月27日10點訪談實錄(網癮、自卑情緒、...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學習依賴的心理對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