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一個學生打來的電話,訴說了自己的苦惱,他從小性格內向、膽小,就是自己的家里來人,都要躲在門后不愿意見。從小家里人就說他“憷窩子”。上初中時,有的同學看他老實,經常欺負他,但有一個同學經常保護他,但條件是他讓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他在受到保護的同時其實又在受另外的壓抑。上高中后,同桌對他非常差,當同桌睡覺時老師走過來,如果忘了提醒,就要受到一頓責罵。他不想受到這樣的待遇,但又沒有勇氣向老師說,也沒有勇氣反抗。初中、高中因為它的懦弱別人給他起了外號,而且是很難聽的外號。在學校里他學習成績不好,沒有什么特長,沒有找到一點可以讓自己自信的東西,自卑非常嚴重,而且他人的評價漸漸的成為他的自我評價,我就是這樣一個沒有能力的“憷窩子”,什么也不行,什么也干不好。從初中時,就不敢面對老師的目光,就連和同學、村里人面對面打招呼時,都覺得不敢面對他們的目光,即使打招呼,也覺得很不自然。現在,學習壓力越來越大,他擔心以后如何和別人交往,考不上大學該怎么辦,夜里經常失眠。而且因為交往問題已經影響了學習。
從這個案例我們看到青少年自我評價還不完全成熟,有的還需要他人的評價去評價自己。可見,班級輿論、老師的評價、同學的評價對他們的影響有多大。
案例中的同學在我們的班級中可能會存在,老師的目光關注較多的是學習成績好的、經常犯錯誤、性格外向、在老師面前出現頻率高的學生,這是很正常的,但我們還要關注在班級中默默無聞,處于弱勢的學生。今年,已經畢業的一名學生來找我,說要辦理戶口問題,但是我已經認不出她了,她因為學習成績三科沒過,留級了,但她沒有念下去,自動退學嫁到江蘇,有好幾年都沒有回家。在我的印象中,除了記得她學習成績總是最后一名,好像什么也記不起來了。那時我真的非常慚愧,除了記得她的學習成績,對她還了解多少?如果當時在我的班里對她多些關心,多些鼓勵,可能會使她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即使,改變不了留級的現實,也可以讓她能面對挫折,戰勝挫折。老師做的可能就是幾次談話、一些鼓勵,而改變的可能就是她的一生。正如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于教師要善于在每一個學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上發展最有困難的學生面前向他打開他的精神發展的領域,使他能在這個領域里達到一個高處,顯示自己,宣告大寫的我的存在,從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個精神豐富的人。” 關注在班級中處于弱勢的學生吧
>>>下一篇:大學生從眾心理現象分析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警惕中學生4個心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