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核心提示
心跳加快,全身發抖;頭腦空白,手直打顫;氣喘難平,胡思亂想……在高考考場上,學生因情緒過度緊張而導致高考失利的情形并不鮮見。這種發揮失常的臨場狀態,心理學上稱之為考試境遇性焦慮障礙,俗稱"怯場"。
為了對付這一決戰高考的死敵,不少學校頻頻進行練兵考試,其目的之一就是要讓考生適應考場的氣氛,培養和增強健康的應試心理,使考生不至于在考場上亂了手腳。然而,盡管久經磨煉,還是有不少考生未進考場,就已經心生懼意。
考場爭鋒,信心坐鎮。《備戰高考》第四期和你分享決戰考場的"秘笈"。
【考前小貼士】
物質準備:考試前一晚,一定要先準備好第二天考試的應用物件,不要遺漏,特別是準考證、學生證,以免臨時緊張影響考試。文具用品也要帶齊(鋼筆、鉛筆、圓珠筆、直尺、圓規、量角器、橡皮)。
出發準備:熟悉騎車、乘車路線,掌握路程時間。高考當天,不宜去得太早,因為在等待中,人最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但是也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一般要按規定提早到達考場。在路上,不要走得太快,以免引起心跳加速,更感焦慮。
身體準備:考前連續作戰,身體比較疲勞,飲食要清淡,特別要注意飲食衛生,要調節好生物鐘,防止疲勞戰。
【應試心理】
每一個環節都要過好心理關
信心是成功的法寶,哀兵必敗,歷來如是。參加高考的考生雖然都是在校學習十余年,身經百戰的考場"老將",但有的人還是難逃"考場恐懼癥"。如何才能擺脫"怯場",防止高考失利,這里面自有一套學問。
從容進場 信心鎮場
"高考對于考生而言是一場硬戰",珠海市第二中學張世誠老師在分析考生怯場原因時說,許多考生往往把它作為人生的分水嶺,將能否考上好大學與自己的整個人生直接掛鉤。這樣一來,失敗也就容易被夸大,似乎考不上大學,人生就失去了希望,前程也就一片灰暗。張老師認為,要避免怯場,首先就得甩掉這樣的一個心理包袱。
有關專家還提示,長期備考形成的心理壓力和過于嚴肅的考試氣氛也很容易讓考生神經緊張,從而導致怯場。換句話說,考生看到別人緊張怯場,自己也很有可能受到"傳染"。正如暈車的人看到別人在嘔吐自己也會忍不住嘔吐一樣。所以,考生要特別注意備戰和考試過程中的壓力轉移。
如果進
1下一篇:三成高三生陷入情感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專家談高考狀態調整(三)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