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wǎng)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wǎng)站!
中國兒童衛(wèi)生專業(yè)委員會一課題組對兩所中學的調(diào)查顯示:59.3%的學生有厭學情緒,其中有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也有成績優(yōu)良的學生。大面積“厭學癥”應該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時下中小學校園內(nèi),成績是孩子的標桿,教師的秤砣。成人社會的評判標準就是一張文憑。孩子被牢牢地粘在板凳上,聽課背書做題,乏味的學習讓他們漠視生氣盎然的四季與變化多端的社會,這樣的學習與苦役何異?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愛迪生幼時也曾患“厭學癥”,在母親的鼓勵下,他回家自學,憑興趣讀莎士比亞,看科普書籍,做有趣的實驗,他甚至讓小朋友吃下大量起泡粉,希望他能像氣球一樣升空。在興趣的強力推動下,愛迪生不斷地學習、創(chuàng)造,最后他發(fā)明的電燈點亮了整個世界。
今日社會越來越格式化,孩子們就算有愛迪生的夢想也難以發(fā)展。日復一日的枯燥訓練消磨著他們的靈性,直到在嚴厲的目光盯視下變成學習機器。令人擔憂的是,當孩子們拒絕學習的時候,他們也拒絕了教科書上不少有益的內(nèi)容。基礎教育中有不少文史知識,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行有良好的影響。根據(jù)中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以生動活潑的方式傳授知識,把學習變成充滿樂趣的過程,已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下一篇:中學生心理健康存學習障礙等三大問題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謹防三種“高考綜合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