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本著科學育兒的理念,從愛子鐵頭可以自己吃東西開始,我們就開始對他的飲食嚴格加以控制,比如,不能多吃巧克力,不能喝可樂,不能吃薯片,不能吃街邊的羊肉串……
“絕對不可以”一度是我們的口頭語。偶爾帶他出去聚餐,我們對于能夠接觸這些食品的機會總是盡量躲避。但是作為一個兩歲多的小孩,鐵頭偏偏不能理解我和他父親的良苦用心,偏偏對這些“犯忌”的東西充滿了興趣。
出門到姥姥家之前,我問他:“鐵頭,到了姥姥家,和姥姥說什么?”鐵頭想了想說:“我說,姥姥,要吃冰(冰棍)!姥姥,要巧克力!姥姥,可樂!”全是在家嚴格限制的東西,因為他知道姥姥一定會逐一滿足這些要求。
當我把這種不滿委婉地向姥姥表達時,姥姥卻說:“孩子什么東西都得嘗嘗,你越是不讓他吃,他越想著那些東西。”一個朋友也對我說:“我平時會偶爾帶孩子去一下麥當勞,但是從來不會當成他考試得了好成績的獎勵,或者讓他覺得吃一頓麥當勞是很奢侈的事情,就讓他感覺是很平常的一頓飯。”
實際上,盡管我們一再反對和堅持,可樂還是成了鐵頭最喜歡的飲品。一個心理學專家曾經讓我閉上眼睛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她說:“你千萬別去想那只貓,千萬別想那只眼睛藍色的貓,別想那只整天喵喵叫的貓,千萬別想那只嘴饞的喜歡吃豬肝的貓,你千萬別想那只叫咪咪的貓!”然后,她叫我睜開眼睛,說,你剛才想的是什么,我說,滿腦子都是那只貓。
心理學認為,往往是當你老是負面去強調不應該干什么吃什么的時候,反而會增加孩子對那樣東西的喜歡和迷戀。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提出喝可樂時,你可以和他說:“寶貝,我建議你喝點鮮榨的橙汁,橙汁更有營養。”
不久前的一個傍晚,我帶鐵頭散步,看到有賣羊肉串的小攤時,鐵頭提出要吃。那天我不知為何發了“慈悲”,沒有拒絕他的非分請求,給他烤了幾串不辣的,我也來了幾串辣的羊肉串。突然,鐵頭又得寸進尺提出要喝冰可樂,我二話沒說應了他。和鐵頭坐在街邊一邊大口吃烤羊肉串,一邊喝著可樂,天氣的悶熱似乎一下子遠去了,我和他都感覺無比的愜意!
下一篇:應對臨考慌亂四“處方”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青春的火焰不要泯滅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