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2007年高考臨近,記者在銀川、海口兩地采訪發現,越來越多的家長到家政公司和家教中心尋找既能幫助考生減壓,又能安排考生的“高考保姆”。相關人士指出,“高考保姆”需求的出現,反映有些家長患了“高考綜合癥”。
市場新需求
家住海口市的張先生,連日來給海口各家政公司和家教中心打了數十個電話,并在網站上發貼,希望能給兒子找一個理想的“高考保姆”。張先生說:“我在成都做生意,看到周圍有很多朋友給孩子找了‘高考保姆’,可在海口找了很多天,也沒有找到特別合適的,這讓我著急。”
在外地做生意的家長,平時對孩子的照顧很少,到高考這種關鍵時刻,顯得手足無措,聽說有“高考保姆”,就千方百計為孩子找一個。
與張先生的情況不同,更多的家長是因為自身能力有限,覺得應該尋找專業“高考保姆”來照顧考生。海南師范大學系畢業的小舒有個表弟今年高考,舅媽干脆請她搬到家里住,為表弟輔導功課、調整心態。
小舒的舅媽說,大學生畢竟是過來人,對考生各方面的情況比較了解,不僅能輔導功課,還能給孩子講高考經驗,減輕壓力。
據了解,“高考保姆”的價格往往高于其他保姆,因為他們不僅可以負責營養膳食,還可以為考生輔導功課,緩解壓力。因此,盡管價格相對較高,大多數考生家長愿意花高價聘請。
但“高考保姆”難尋。銀川市金鑰匙家政公司負責人黃霞說:“‘高考保姆’的要求比較高,適合的人少,因此我們公司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為顧客提供這樣的業務。”
銀川、海口兩地很多家政公司表示,有尋找“高考保姆”的家長到家政公司詢問,或打電話咨詢,可目前家政公司提供的服務主要是以做家務或帶小孩為主,對于“高考保姆”這類相對要求較高的服務,尚不能滿足市場需要。
護航還是增壓?
“高考保姆”的出現,反映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唯恐自己照顧不周給孩子高考造成遺憾的心態。一方面是父母急著給孩子找“高考保姆”,另一方面是考生的不理解,甚至對家長此舉表示反感。
張先生的兒子小峰對父親忙著給他找“高考保姆”的事很不贊成。
小舒認為,家長沒有必要比考生還緊張,畢竟家長并不清楚考生究竟需要什么。可以找有經驗的人跟考生適當交流,找“高考保姆”無形中會給考生增加壓力。
小舒的表弟認為,父母找表姐來幫助他,其實是個借口,更重要的是想“控制”他:“父母完全沒有必要這樣,我雖然可以理解他們的苦心,但對此我很反感。”
武警寧夏總隊的心理咨詢師孫香萍說,很多家長請“高考保姆”并沒有與孩子商溝通。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過分呵護,反而加重了孩子的焦慮與緊張情緒,甚至有的連平時的水平都發揮不出來。這等于用愛給孩子施壓。這種軟壓力,讓孩子沒法說出來,有可能使孩子產生疲倦感。
平常心最好
海南大學社會學教授詹長智認為,家長在請“高考保姆”時一定要慎重,請“高考保姆”要因人而異。如果家長感覺自己照顧不好考生,或與他們溝通困難,可以尋求專業人士幫助,但在一般情況下,只要以平常心對待孩子,相信孩子就好。
孫香萍說,近來醫院甚至出現了家長要求給孩子做高壓氧、注射蛋白質、吃止痛片刺激腦力,吃安定片助睡眠的現象。事實上,“高考保姆”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父母自身不成熟。
“很多選擇‘高考保姆’的家長,平時跟孩子缺少溝通與交流,到高考前期顯得焦慮不安。很多時候,為孩子著想要考慮孩子的接受程度,做家長過于周到并不全是好事。很多家長過分緊張,自以為能幫上孩子,其實很多問題孩子可以自行解決。”孫香萍說。
孫香萍建議:家長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以自己的好心態帶動孩子的好心態,平和地面對高考。另外,對孩子的關注要采取“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為孩子備考創造寬松的家庭環境。
(實習編輯:楊玉龍)
下一篇:迎戰高考,做高考的“主人”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了解什么是“考場恐慌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