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學霸容易出現哪些心理疾病?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相信,我們聽到最多的,是誰誰誰成績多好,誰誰又考了年級第一,這樣的內容吧!可實際上你有沒有觀察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學霸,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
對大多數人而言,學習是件辛苦的事。在面臨考試的時候會帶來壓力,有的人會為此焦慮、失眠、記憶力減退。在經驗上,給人的一種錯覺就是,學習壓力既然會影響人的精神狀態,那么壓力大了就會影響人的精神健康。
其實,學習本身是一種腦力勞動,一般并不構成嚴重心理壓力。但對成績的強烈期望,對榮譽的過度追求,倒可能會帶來明顯的心理壓力。而一個人在學習上求勝的動機越強,那么感受的壓力也就越大。但學習成績卻未必隨壓力的增加而增長。有研究顯示,中等強度的動機水平,往往帶來最佳的學習效果。此后,壓力越大,成績反而越糟。一些求勝心切的學子往往因此而兵敗考場,壯志難酬。
考試失利了,失落、痛苦在所難免,但很少有人為此而發病。即便是之后真的發病了,考試失利充其量只能算是誘因,而不是原因。誘因,是疾病發生的導火索,是被扣動的扳機。而發病原因則與疾病有因果關系。即有病因,必然發病。顯然,考試失利的大多數人并沒有發病。
精神分裂癥這種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搞清楚。但研究顯示,精神分裂癥發病的生物學因素很明顯,絕大多數患者的發病是沒有誘因的,而是生物學素質在起主要作用。就是說,不論患者是否遇到誘因,只要具備這樣的生物學基礎,發病的風險就會比一般人高很多。很多名校的大學生一旦患上精神分裂癥,就被認為是學業壓力造成的,實在是一種誤解。學業甚至連誘因都算不上。
有很多調查發現,那些學期成績好的人,在老師以及家長眼中是,絕對優秀的學生,往往更容易出現心理疾病,比如說性格孤僻,遇到困難和挫折容易變得軟弱,而且容易患上精神分裂疾病。
推薦閱讀:高校生普遍存在交際問題
下一篇:給孩子充實的假期 避免學習退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孩子厭學 家長要幫助樹立信心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