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暮年是人生的最后一個階段,經歷過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體味過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于是有的人認為走到了生命的盡頭,產生了黃昏末日感,開始褻瀆著自己寶貴的生命.
有的老年人自認為臨近了生命的盡頭,就像天快黑了那樣的冷寂,從而產生惆悵之感。還有的老年人受宿命論的影響,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不唱春之歌,反奏黃昏曲,身心陷入一種絕望的境地不能自拔。
末日黃昏感多表現為心理脆弱,情緒消極,情感沮喪,失去生活的信心。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個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這樣,生命的樂章才會奏出強音,生命的火焰才會越燃越旺。
心理學家認為,把老年期看作是黃昏末日,看作是生命的“懸崖”,是有害健康的。葉劍英老前輩曾經有詩云:“老天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現在,許多老年人都以“夕陽無限好,人間愛晚晴”的美好心態去擁抱晚年生活。
經歷了幼年的純真無邪,經歷了青年的熱情激昂,經歷了壯年的穩重責任,我們才終于迎來我們的暮年時光。暮年時光不應該陷在自己的末日黃昏感里,應該精神抖擻,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含義弄孫或小曲怡情,只有走出自己的末日黃昏感,我們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
下一篇:兒女應理解老年人的性心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進行老年人的再婚心理保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