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8月4日電昨天下午,邵逸夫醫院一位急診醫生給本報生命版打來電話,她語氣沉重地說:“剛剛一位37歲的病人沒救過來,年輕輕的猝死了,他的妻子兒子在搶救室門外哭成一團,十幾歲的孩子也突然哭得背過去,倒在地上,那個慘啊……”
又是一個讓人備感沉重的噩耗,在醫生的回憶中,我們了解了整個事件。
昏倒在家中椅子上
1日下午3點半,120急救車送來一個病人,當時已經神志不清,呼吸、心跳驟停,面色紫紺,瞳孔散大。跟來的病人妻子頭發凌亂,哭著一遍遍呼喚丈夫的名字,聲嘶力竭。跟在一旁的兒子大概小學四五年級,拉住父親的衣襟,哭倒在地上。
在家屬斷斷續續的病史陳述中,醫生了解到,他們是臺州人,多年以前來杭州做生意。這幾年生意紅火,還在杭州汽車東站附近買了房子。3天前,身體健壯的丈夫跟妻子說感覺胸口悶,妻子勸她好好休息,但他不肯。事發當天,丈夫提前下班回家,剛在椅子上坐了一會,突然昏倒。
妻子說丈夫平時身體很好,并沒有高血壓、糖尿病,連感冒的情況也很少。“他才37歲啊!是家里的頂梁柱,怎么會發生這種事!他一句話都沒來得及說……”妻子哭得說不下去。
醫生緊急搶救,心肺復蘇、插管……所有的辦法都想盡了,40分鐘后患者沒有一絲回生的反應。16:08,病人的心電圖成一條直線,醫生遺憾地宣布,搶救無效,病人死亡。醫生診斷是心源性猝死。
這時,聞訊趕來的十多位親屬都圍著醫生,希望哪怕還有一絲希望,都要不惜任何代價地搶救,否則,“走”得不明不白。但醫生遺憾地搖搖頭。
40歲是猝死高危人群
又一個青壯年人猝死,他的身后,一個家庭也隨之受到沉重地打擊。邵逸夫醫院危重醫學科副主任周道揚說:“壯年猝死的病人,早些年很少見,但現在這種情況多起來了,高負荷工作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很為這一人群擔心?!?br />
周主任把那些40歲左右、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律的群體稱為猝死“高危人群”?!耙驗樗麄儾幌窭夏耆四菢又匾暭膊〉男盘?,也不作健康維護,其實可能已經發生血液高粘、高凝等改變,但因為平時沒有控制性用藥和檢查,往往突然發病,來勢洶洶,甚至立馬猝死。因此早保健,早治療,疲勞不撐著是中年人切記的健康訓條?!?/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