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老年人心理出現亞健康
預防老年人心理出現亞健康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原設立的兩個老年人病房已人滿為患,醫院將再增設一個老年人病房,以接納更多的患有心理疾病的老年人。有統計數據顯示,上海市老年人患各類心理疾病的人數已從3年前的8%升至現在的19.9%,而其中尤以患神經官能性恐懼癥、憂郁癥和綜合焦慮癥居多。
據介紹,老年人出現心理失常、心病纏身等心理亞健康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首先,不少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休回家后,無所事事,閑得無聊,于是整日心事重重,而一旦遇到一些不如意的生活小事后,心理疾病便“一觸即發”。其次,一些老年人喜歡沒病找病,“對號入座”,結果使本已比較脆弱的心理更加脆弱,導致憂郁癥的出現。再則是各類紛繁復雜的家庭矛盾成為老年人心理疾病的“導火線”,由此而感發嚴重的官能性恐懼癥。
有鑒于此,市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張海音認為,上海市老年人各類心理疾病的上升,一方面反映了目前老年人心理疾病亟需加大醫治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給我們的家庭、社會敲響了警鐘,那就是如何來預防、疏導老年人的心理障礙,同時切實加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從而使他們真正擁有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美好生活。
老年人疾病與消極情緒有關
消極情緒主要是指恐懼、憂慮、焦慮、抑郁、悲傷等消極性情緒。負性情緒持續過長或過于激烈,在一定的條件下能夠引起人體各個系統功能的失調。在心血管系統可能引起心慌、心動過速、血壓升高;在呼吸系統可能引起氣短、哮喘;在泌尿系統可能出現尿急、尿頻;在神經系統可能出現頭痛、失眠等。
老年人的消極情緒可能給各種疾病大開方便之門。老年人過于激烈的情緒如狂怒與狂喜,可能引起機體功能的嚴重失調,甚至死亡。
高血壓、冠心病、腫瘤等雖然可發生在中青年人中,但這些疾病卻成為老年人常見病與多發病,并且是嚴重危害老年人身體健康的主要疾病。老年人情緒突變,過于激動,引起高血壓與冠心病加劇是屢見不鮮的。負性情緒可能是老年人腫瘤發生的促活劑。已知道自己得了癌癥的老年人,消極情緒常常成為病情急驟惡化的重要原因。老年人消除負性情緒,建立積極的樂觀的情緒,是祛病延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老年人常見的幾種心理危機
憂郁心態
老年人離退休后,社會地位和社會交往也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此時感到的反差更大,常常會睹物思舊,留戀過去,回顧當年,多愁善感。致老年人憂郁心態的產生和發展。
急躁心態
老年人由于自身社會角色的改變,孤獨感、自卑感增長。遇事急躁,易動肝火,將會嚴重損害老年人的身體健康。
多疑心態
這種心態大多產生在一些長期與他人缺乏溝通和來往的老人身上,他們對別人的關懷和幫助,常常會懷疑其是對自己不懷好意的疑病心理。
以上幾種不良心態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很有害。晚輩平日里一定要多抽出空閑時間與老年人在一起聊聊,了解他們患有的是屬于哪種不良心態,努力幫助他們克服心理危機,使他們過一個快樂幸福的晚年。
老年病人的心理異常及對策
老年人由于體內組織器官的衰老、生理機能的衰退,機體整體調節功能減弱,適應能力相應下降,隨之出現與其他病人不同的心理活動。老年病人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4種:
一、否認心理。
具有這種心理的病人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既往身體較健康,沒有患過什么大病的病人;另一種是自己年齡大了,行動本來就不方便,如再患病便害怕兒女們嫌棄自己而不承認自己有病。有的甚至不相信醫護人員,不配合治療、護理等等。
二、自尊心理。
老年人特別是當他們生病以后,很容易滋生失落感和沒落感。他們不愿別人說他們老,喜歡別人恭維他們。要求子女、兒孫百依百順,以此來顯示自己在社會和家庭中的地位,使自尊心理得到滿足。
三、孤獨心理。
老年人閑散在家,離開了幾十年忙碌而有規律的工作崗位,會感到茫然,無所適從,特別是身患疾病時,以及本來性格就比較孤僻、不善言談的老年病人。
四、恐懼心理
很多老人害怕患病或患病后不能治愈,經常處于驚恐不安的緊張狀態,有的甚至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精神壓力很大,感到自己的末日到了。這樣反而使疾病惡化,增加痛苦。
治療:
老年人患了病,在正確的診斷和治療確定后,要同時進行心理治療。具體可歸納為五法,即說理開導法、暗示療法、轉移療法、行為療法,想象療法。
說理開導法就是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幫助患者?!鞍凳尽笔侨祟愖詈唵?、最典型的條件反射,暗示患者病情比昨天好一些,明天會比今天更好;而不良的暗示常可導致“醫源性疾病”或使患者喪失信心從而使病情加重。“轉移療法”又叫分心療法,即使患者注意力轉移到愉快的事物上,如聽笑話、看電視,讓患者心情愉快,淡化或忘卻煩惱?!靶袨榀煼ā笔遣捎脤颊咝袨榈闹笇?,如獎勵、處罰、技能訓練等,使病人能意識到體內的生理變化或臟器活動,而后學會自我控制,最后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想象療法”是引導患者從紛擾的思想情緒中通過想象使注意力由分散轉向集中,情緒由不穩定轉向穩定和平靜,使精神和軀體得以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