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再婚,幾多風雨幾多難
分類: 中老年心理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fā)布 : 10-24
閱讀 :458
真真切切想好好談一場戀愛
人物:李姨,57歲
現(xiàn)狀:還在等待
1995年,李姨的老伴去世了,當時46歲的她并沒有再婚的念頭,但隨著女兒出嫁和自己年齡增長,她慢慢感覺到孤單和寂寞,特別是生病的時候,更希望身邊有個人可以照顧她、關(guān)心她。于是,四五年前,李姨開始有了再找一個老伴的想法,并很快付諸實施,加入了好幾個婚姻介紹所,但目前李姨仍然是一個人。
雖然年齡大了,但李姨仍然希望能夠和未來的老伴多接觸一段時間,好好談下戀愛,相互了解后再走到一起,但這個并不過分的想法卻成了她找老伴的一個阻力,因為很多老人覺得屬于他們的時間不多了,有了感覺就不愿意拖太久。
雖然如今老年人再婚已不是什么丟人的事,但李姨心里仍有很多顧慮,不愿也不好意思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親朋好友,只是到婚介所登記了自己的資料。另外,由于現(xiàn)在的住所是臨時租來的,所以她希望找一個有住房并且沒有子女在身邊的老伴,以便自己的晚年生活更有保障,這無疑又使她找老伴的難度增加了幾分,但李姨表示,自己不會放棄,她會抱著隨緣的心態(tài)慢慢尋找、慢慢等待。
新聞案例2
來來去去怎不見心意相通的人?
人物:方伯,77歲
現(xiàn)狀:前景不明
方伯是某學校的退休教師,今年已經(jīng)77歲了,是記者采訪到的年齡比較大的一位老人。采訪前,方伯拿出一本雜志給記者看,上面一篇關(guān)于對老年人再婚的文章,被方伯用紅筆圈圈點點,做了很多標記。
“喪偶的老年人少了感情交流的對象,一般會感覺很孤獨,他們有一種對感情的渴求,但這種感情又是其他親人所不能替代的。”方伯指著他圈劃出來的這些文字給記者看,說這些觀點都是他非常贊成的,怕自己表達得不清楚,所以特意帶來這些文字給記者看。
方伯有兩兒一女,女兒出嫁后隨丈夫去了美國,大兒子已經(jīng)結(jié)婚,方伯辛苦一輩子,按說應(yīng)該安享晚年了,可一年多前,方伯的老伴去世了,這給了方伯很大的打擊。傍晚散步時,看到別的老人相互攙扶的情景,方伯就覺得一個人很凄慘,于是,他決定再找一個老伴。對他的這個決定,子女也很贊同。
方伯在老人雜志上登過征婚啟事,也到婚介所登記了。方伯說啟事剛登出來,就有好多女士和他聯(lián)系,那段時間,光見過面的就有幾十個,可方伯認為,那些女士要么學歷不夠高,找不到共同語言,要么是貪圖自己的錢財,要么就是“保姆型”的,只知道干活勞動,總之,沒有一個讓他滿意的。方伯說,現(xiàn)在自己正和一位50多歲的女士交往,但不知道最終結(jié)果怎么樣。
新聞案例3
尋尋覓覓想找個有事業(yè)心的伴
人物:胡姨,55歲
現(xiàn)狀:依然失落
胡姨今年55歲,身體還很健康,很有工作的干勁和事業(yè)進取心,她對記者說:“自己雖然看起來已經(jīng)老了,但心境依然年輕!”
胡姨的老伴去世后,她一直是自己生活,并經(jīng)營著兩家店鋪。胡姨自己有一套寬敞的住房,每個月有3000元的退休金,加上兩個店鋪的收入,每個月都有可觀的收入。因為兒子們都有自己的事業(yè),沒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她,于是,胡姨就想找個伴,繁忙時能幫自己打理生意,閑暇時能陪自己聊聊天、說說話。
最近一次的經(jīng)歷更加堅定了胡姨的想法。據(jù)胡姨回憶,一天晚上,一陌生男人闖進她的店里,向她借錢,胡姨害怕起來,就去附近店鋪求助,那男人一直糾纏了近一個小時。從此以后,胡姨感到一個女人的柔弱和無助,覺得沒有一個男人看管店鋪還是不行。胡姨暗下決心,一定要找一個年齡相仿且有事業(yè)心的男子與自己相互攙扶,共度晚年生活。
尋找老伴的過程卻令胡姨感到失落。她去了幾家婚介所,也見了很多人,但往往是自己覺得合適,對方覺得不合適;對方覺得適合的,自己卻又覺得不適合。比如,有的人認為,老年人再婚就是想找一個伴,可以天天相伴,而不是把很多時間放在打理生意上;也有人覺得,辛苦了大半輩子,好不容易退休了,可以好好歇歇,享受一下晚年生活了,卻又被要求一起打理生意,就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