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員每天向老人請安
晨報訊從90歲的曾祖母,到4歲的小曾孫,9口人在同一屋檐下相親相愛,演繹著現實版的“我愛我家”——這是記者在包河社區1幢101室的張志龍家體會到的溫馨。
☆每日都要去“請安”
以前在影視劇中出現的“請安”情節,在這個家庭每天都作為一種習慣保留著。
每天一起床,全家人就要上老太太房間向她問好,無論是兒子、兒媳,還是孫子、孫媳,出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要向老太太請安報告,連上小學的曾孫女,從上幼兒園時開始放學回家第一件事也是直奔曾祖母的房間請安。
☆每晚都要吃“團圓飯”
“老太太,吃飯了。”每當夜幕降臨,在小曾孫女的叫聲中和大曾孫女的攙扶下,90歲的馮秀珍就會來到飯桌旁,一家四世同堂9口人就要開始吃“團圓飯”。
據了解,不管工作多么繁忙,坐在一起吃晚飯一直是張志龍一家雷打不動的規矩,就算誰要加班,也必須事先向老太太請假。有一回,因為兒子張志龍加班沒有打招呼,老太太在巷子口坐了一晚上也不肯吃飯。
☆“好媳婦”賢惠接力
一個如此龐大的家庭,要維系和睦需要共同的寬容和努力,尤其是作為媳婦,角色更是重要。張志龍說,兩代“媳婦”的賢惠接力,是這個家最大的財富。
1971年,馮秀珍退休后就到西安投奔了當時在那里工作的張志龍夫婦。雖然自己是土生土長的云南昆明人,可婆婆卻比較愛吃北方的食物,這一南一北的飲食差異就曾讓李興珍犯過難,但為了婆婆能吃得開心,李興珍硬是改變了生活習慣,從口味上遷就婆婆甚至練就了一手做北方菜的好手藝。
多年來,每到冬天,李興珍總不忘給婆婆彈床新棉絮,自己和兒女們卻用婆婆蓋過的舊棉絮;閑暇時間李興珍就陪老人談心聊天,遇到老人有什么不順心的地方,總是想方設法地幫她順氣。
“我的兩個兒媳從剛進家門就受到婆婆的熏陶,所以也十分孝順。”張志龍對此非常開心。
☆“尊老”好傳統在延續
隨著張志龍夫妻的年歲漸大,這個四世同堂家庭敬老愛老的接力棒,從李興珍傳到了張云、張昆兩對夫婦手中,又傳給了家中輩分最小的曾孫女張淑婷、張淑辰手里。
一輩子尊老侍奉婆婆,如今,自己也當上了“奶奶”的李興珍,也欣慰的感受著這個大家庭尊老愛老的好傳統。
去年冬天,剛從南門小學放學回家的張家曾孫女小淑婷跑到李興珍面前,神秘兮兮地從書包里掏出一支護手霜,“奶奶,我看見你每年冬天雙手都會開好多好多裂口,我想一定很痛。這支護手霜是我把零用錢攢下來買的,你一定要把它都用完,這樣你的手就再也不會裂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