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出院老人為啥又住院
本報訊(記者黃維)車頂有警燈、車門兩側刷著紅十字標識,卻不見醫護人員隨行,只有一名司機,這樣的“救護車”可千萬坐不得!長春市的郭老漢前幾天從醫院出院,護理員幫忙聯系了一輛這樣的“救護車”,結果一小時后,郭老漢又住回醫院,在腦血栓的病史外,又加上了“胸12壓縮性骨折”。
經過眼看到家卻摔下擔架
64歲的郭老漢因腦血栓住進了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2006年12月31日,老人辦理出院手續,打算回家過元旦。“看到我們要出院,護理員王姐就問我們需不需要用救護車送。”郭老漢的兒子郭先生說,他們同意后,醫院的臨時工王姐很快就聯系一輛車,講好價60元。沒多久,車來了,是一輛白色的面包車,上面帶著警燈,兩側前車門上還有紅十字標識。司機孫某是一名50多歲的男子,車上沒醫護人員,但看到標識鮮明,家屬沒往多想,和幫忙的病友家屬劉先生一起將老人送上了救護車。
郭老漢家住3樓,老人行動不便,正在大家束手無策時,孫某告訴他們,移動病床上層的擔架能拆下來用。“拆下擔架就發現問題了,移動病床有護欄,可和擔架是分開的,擔架缺乏保護。看我們遲疑,孫某連說‘沒事’。”
據郭先生講,他和劉先生一前一后抬著,走了幾步,孫某鉆到擔架下面,讓他和劉先生去后面抬,他一個人在前面像搬運工扛冰箱一樣抬。“上樓梯時,我再次質疑安全,孫某卻說都是這么抬。”結果快到3樓時,郭老漢從擔架上摔了下來……
疑問車是哪家醫院的?
老漢不停喊疼,家屬咨詢醫生后,用帆布帶將老漢固定在擔架上,仍舊坐著這輛救護車將其送回醫院。上車前,郭先生記下了車牌號碼。
“在醫院里,孫某拿出1170元錢,醫院又讓交2000元住院押金,孫某讓我們先墊上。”郭先生正要表示質疑時,一名男子趕到醫院。“他是我們院長。”孫某說,郭先生和對方攀談起來,對方稱在長春市某醫院任職,在這里認識不少熟人,他的出現,打消了郭先生的疑慮,認為孫某的救護車真是正規醫院的。
經過檢查,老漢胸椎壓縮性骨折,根據醫生建議,郭先生為父親買來保護設備和相應藥品,又花了4000元錢。“我去找孫某,他讓我先墊上,費用可以協商。”郭先生稱,父親患腦血栓需要多活動,這次胸椎骨折又要靜養,一動一靜真讓人撓頭。
“我想讓孫某再拿出2000元,我當時也抬了,所以主動承擔一部分責任,以后的費用我們自己拿,我認為很合理了,但對方說只能拿500元錢。”郭先生說。
雙方僵持不下,郭先生到某醫院找當日所見的“院長”(實際該人是副院長),對方的答復是:“這事和我們無關,車和司機都不是我們醫院的,因為他出車便宜,所以我們才經常雇他。我那天去醫院是他請去的,讓我幫著找熟人,看能不能少花點錢把病看好。”
調查原來是一輛黑車
不是這家醫院的,是哪家的?警燈、紅十字可是都有啊,郭先生越想越不對,就給本報打來電話。
昨日,記者拿著郭先生提供的車牌號碼到交警部門查詢,發現這輛車是個人的,使用性質是非營運。“如果對方是救護車,那么使用性質處會有清晰的顯示,現在顯示‘非營運’,說明這根本不能當救護車用,而且也沒有警燈、警報器使用證。”交警部門表示,對于這種涉嫌改變使用性質,改變車型的車輛,警方有權按規定處理。
護理員是怎么聯系上這輛車的呢?記者采訪得知,這一切源于一張“救護車聯系卡”,“經常有人到醫院來,挨個科室發卡片,說有人用救護車就給他打電話,我看到郭先生家想用車就幫著聯系了。以前我沒和他們接觸過,之間沒有任何‘交易’。”護理員王姐說。
據知情人反映,目前在長春市,這種“黑救護車”不在少數。
對話當事司機認為500元合理
記者隨后與孫某取得聯系,孫某講述了另一個版本。他表示當初用救護車接人,雙方談好的價格是50元錢,不包括抬上樓,后來他看到對方抬擔架吃力,就好心搭把手,是對方吃不住勁老人才摔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