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老人收養棄嬰12年
長22米,寬2米、高2.2米,這是一節被廢棄多年的冰冷的鐵制集裝箱。為了給一位棄嬰找一個安穩的家,新建縣蔡家橋的何反根和這位棄嬰在這里住了6年。隨著時間的推移,“集裝箱之家”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關注。何反根一家這兩天就會徹底告別集裝箱,真正享受人間家庭的溫暖。
A
:祖孫倆得到社會援助
元月17日下午4時左右,天下著毛毛細雨,一輛黑色的矯車停在了新建縣蔡家橋頭。從車上下來3個人,走在前面的是新建縣新都賓館總經理裘細金女士,走在后面的有經理助理韓女士和辦公室主任余安。他們來這里是代表全體職工給新建縣著名的“集裝箱之家”獻愛心的。家主何反根剛從外面撿破爛回來,裘總一行給何反根送來了一臺電視機、一部小靈通(小靈通里還預存了100元的電話費)、100斤大米、2桶金龍魚食用油,還幫何反根的孫女配了一副近視眼鏡。何反根老人眼含熱淚接受了裘經理一行的援助。
該賓館辦公室主任余安告訴記者,根據賓館領導研究決定,他們決定從這天起,全部承擔何反根孫女何錦霞的生活費和上中學后的全部學雜費直至何錦霞成人。余主任說,何反根老人在蔡家橋畔種了一畝多地的疏菜,從今以后,賓館包購何反根的疏菜。
何反根激動地告訴記者說,有新都賓館的幫助,錦霞今后的日子就不用再發愁了。他打心眼里感謝好心人的幫助。
B:殘廢老人收養棄嬰12年
“集裝箱之家”到底發生了什么故事,讓新都賓館如此傾情相助?1994年8月26日,中午時分,正在新建蔡家橋附近做煤球生意的何反根,準備回家吃飯,半路上卻看見幾個小男孩圍著一個蘋果箱嘻嘻哈哈。他走過去一看,發現蘋果箱里有一個女嬰,身穿單衣,背上、屁股上還生著癤子。幾個男孩頑皮地用棍子指指點點。50歲的何反根特別喜歡孩子,走上前一看,蘋果箱里有條紅布條,紅布條上寫著孩子的出生時間。何反根立刻明白了,這是一個棄嬰。
大熱的天,何反根擔心孩子有什么意外,出于好心就將這個棄嬰抱回家。何反根1944年出生,南昌縣人,19歲時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走路有點瘸。一個親戚同情他,就將他帶到新建縣種豆芽為生。后來又改行幫人做煤球。1990年經人介紹,與新建一個離婚女子同居。因沒有錢建房子,何反根就在蔡家橋頭邊搭了一間茅屋。憑何反根當時的經濟條件,根本養不起這個孩子。何反根的女友生氣了,要求他將這個棄嬰送人。一個女嬰,又生了病,誰肯接受?何反根沒有同意。
何反根將女嬰送到了醫院,給她治好了病。回到家里后,為棄嬰的去留,何反根與女友吵了起來。女友一氣之下與何反根分了手。從此,何反根既當爹又當娘,悉心地照看著這個可憐的女嬰。3歲時,何反根給這個棄嬰取名何錦霞,并叫小錦霞稱他為爺爺,將她送到了星星幼兒園。3年之后,又將小錦霞送到了小學。何反根有一個心愿,將錦霞撫養成人上大學,將來替他養老送終。為了實現這個心愿,他四處打工謀生,再沒有成家。
C:“集裝箱之家”演繹家的溫暖
2001年11月,天寒地凍,當地要修建蔡家橋,何反根的茅屋在橋頭下,屬違章建筑,被施工人員拆掉了。何反根和他的孫女變成無家可歸的人。由于長期從事重體力活,何反根的風濕性關節炎更嚴重了,雙腿行走非常困難,已經不能打工了,只能靠撿破爛維持兩人的生活,根本沒有錢租房子。當年,橋頭下有一個廢棄的鐵制集裝箱。它長22米,寬2米、高2.2米,無處藏身的何反根想,集裝箱雖然是鐵制的,密不透風,不能居家,倒也能遮風擋雨。于是他求親戚說情,花了600元錢將它買了下來。
何反根請修橋工人,用吊車將集裝箱吊到了橋頭西邊的一塊平地上,將集裝箱打掃干凈,就帶著孫女把家安在這里。
為了將錦霞培養成人,何反根帶著孫女在這里生活了6個春秋。集裝箱也是違章建筑,當地城管得知后曾要將它運走,打聽到這里住著一個雙腿殘廢的老人和一個棄嬰,同情心讓他們默許了這個特殊的家。有些好心人得知消息后,也來到蔡家橋頭,一睹“集裝箱之家”這個人間奇跡。隨著時間的推移,“集裝箱之家”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也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關注。
記者發稿時,長堎鎮民政所的熊所長告訴記者,新建縣民政局已經出錢為何反根爺孫倆在蔡家橋附近租了一套住房。住房的房租全部由民政部門承擔,同時,他們還在為何反根和他的孫女辦理農轉非,為他們申請城市低保。何反根一家這兩天就會徹底告別集裝箱,真正享受人間家庭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