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情澆灌生命的瑰麗
吳保祖:中國科學院離退休干部工作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老年大學校長。
記者:您接任中科院老干部局局長六年來,從管理層面講,感觸最、深的是什么?
吳保祖:老干部局的工作,其實是一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的工作,它的工作內容雖然是針對離退休老干部,影響的面積卻很大。正所謂,不是全局,影響全局;不是中心,影響中心。因為,就老干部局工作本身的性質而言,它不像企業一樣,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或者單純的目的,它的工作內容是鎖碎的,是一個集管理與服務于一身的角色。工作模式不是按部就班的,需要因地因時地去解決問題。但有一條是關鍵,無論做什么事情,必須有情感的投入,作為老齡事業工作者,帶著感情的投入才能做好工作,否則,我們就只是老干部工作的組織人員,而談不到管理二字了。
記者:就管理而言,我們這幾年做了哪些方面的管理創新和制度創新,實踐結果如何?
吳保祖:首先,我們作為老齡事業工作者,對許多與老年人相關的問題,必須了解,必須理解,因此,我們的工作人員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接受一些培訓,接受一些新的理念、理論或者國內外先進的工作方法。開設的課程五花八門,我們不需要做專家,但一定得做雜家,一般而言,老年心理學、權益保障法、繼承法、公正法等我們的工作人員都要學習,其他的課程像如何做好調研工作、如何加強基層黨支部建設工作等等,與之相關的工作人員要接受定期培訓。關于老年娛樂活動等方面,我們有攝影藝術、數據庫管理、如何做好接待工作、處理信件工作,甚至婚姻法等許多方面的學習。之所以學習這些內容,是因為老齡事業工作的瑣碎性和復雜性決定的,不一定什么時候會用得著。多學習,至少可以做到有備無患。
關于制度創新,我們正在試行工作評分制度。評分標準分兩個部分,百分制這部分是基礎工作內容,三十分制這部分是提高創新內容。基礎創新內容里包含基層工作的各個環節,提高創新內容是在工作中摸索出的先進的有益于工作的管理經驗的總結。評分方式是互評和領導評估。這樣,我們的工作可以量化、可以細化、可以提高先進經驗的共享與交流,有助于提高工作質量。
記者:結合中國科學院系統談一談我們這里離退休人員的需求需要,以及中科院老干部局的工作重點安排?
吳保祖:中科院與一般的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相比,有其特殊性,即知識分子和高學歷人數占多數。對于知識層次比較高的人而言,他們退休后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相對較高,因此,如何合理地滿足他們的精神追求,使他們能夠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老有所學,就是我們工作的一個重點,另一個工作重點,就是對他們健康問題的關注,他們中有不少是老紅軍戰士、老科技工作者,為我們國家的建設流過血流過汗,他們的晚年健康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我們每年舉辦許多的保健講座、養生培訓活動,主要針對他們的健康情況開展工作。
記者:中科院老干部局在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管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吳保祖: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社會社交,許多老同志退休后,突然一下子呆在家里,與社會的社交失去聯系,他會感到十分不適應,心情煩躁、郁悶、失落感增加,甚至自閉等等,長此以往,會導致各種心理問題。我們在老年人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的工作重點,其實就是幫助他們更快地適應退休生活,用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社交和學習來豐富他們一下子多起來的閑暇時間。因此,我們建了許多的老年活動站,建了老年大學,京區老年文聯、京區老年體協、京區老年科協、文藝表演隊、科普工作團、合唱團、攝影比賽、征文比賽等等。還經常組織一些非激烈競技類的健身運動會,例如打太極拳、跳健身舞等比賽等。還有各種征文、攝影、展覽等活動。我們的工作人員,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段、身體狀況,因人而異地推薦適合他們的社交活動。老年人合理地,定量地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興趣學習,對他們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一方面老有所樂,一方面延年益智。
記者:就中央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以人為本,結合我們的離退休老干部工作,您如何看?
吳保祖:首先,以人為本,體現在我們的工作中,關鍵還是從感情出發,多想著為老同志們辦實事,從現實中落實他們的實際困難,比如保障問題、收入問題,有許多老同志年輕時候為國家作了大量的貢獻,但是相對的個人積累并不多,但是他們為國家作了大量的積累,所以,當他們的生活、醫療等保障問題出現時,我們作為一個組織,要盡力地為他們去解決實際困難,補助、保障、落實,讓他們感受到組織的溫暖。任何一個工作和環節都不是片面獨立的,所以,切實地從感情出發去真正關心、愛護這些老人,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