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但讓一些人用迷信一“忽悠”,原本想好辦的事也臨時變卦了。這不,新年還未到,“寡年不宜結婚”的說法就在民間悄悄刮起。記者從太原市幾個婚姻登記處了解到,進入10月份以來,青年結婚領證者明顯增多,其中有不少青年是受迷信的“擺動”。
準新人:為避“寡年”提前結婚
青年小田和未婚妻小翟同在一家鐵路工廠上班,兩人原本打算今年年底領結婚證,明年年初辦婚禮,可是家里的請人“算”過日子,說是明年是“寡年”,結婚不吉利,所以雙方家長經過商量后,把婚禮提前到今年年底。據小田的父母說,明年24個節氣中缺少“立春”,俗稱“寡年”(也有說法叫“盲春”)。因為明年春節是2月9日,而立春是2月4日,這等于今年“雙春”,明年“盲春”。因此,乙酉年民間一直就有“寡年”不宜成親、生子的說法。
記者昨日在太原市杏花嶺區婚姻登記處對進行結婚登記的青年進行采訪時,來自中澗河的一對青年男女介紹,他們原本打算明年春節結婚,也因為家中長輩關于“寡年”不宜婚嫁的說法,在1個月前決定將婚期提前到本月20日。這幾天忙著張羅婚事的劉小姐覺得十分疲憊:“提前了這么長時間,準備工作一下子急了起來,長輩們的顧慮真是有點太多余了。”
對于婚期的改變,這對“準新人”告訴記者,對年份的說法他們并不大在意,只是父母有這樣的考慮,我們尊重他們的意見,現在獨生子女多,雙方長輩對子女的婚姻特別重視,考慮得周全一點興許也有好處。在現場,另有3對新人表示,婚期的排定一半的因素是受父母“左右”。
同一天,記者在迎澤區和萬柏林區的婚姻登記處采訪了幾對前來登記結婚的新人。有兩對聽說過“寡年不宜結婚”的說法。一位郭姓青年說:“下個月,我們兩個都很忙,趁著現在還比較有空的時候,先登記了。我們希望能將不利于婚姻的因素都避開,即使是一些無中生有的東西,總歸還是吉利一點好。”
但在迎澤區婚姻登記處,更多的新人并不相信“寡年不宜結婚”的老皇歷,其中一對情侶甚至不知道“寡年”為何物。其中,打算在明年“五一”舉辦婚宴的楊姓青年說:“現在結婚選日子,最看中的是會不會影響大家的工作,我覺得只要大家都有空,就是最好的黃道吉日。”
民政局:“寡年不宜結婚”純屬胡扯
據市民政局主管婚姻登記的梁處長說,今年下半年登記結婚的數量較去年同期有明顯的增加,經初步統計增加了26%左右。一組數字顯示,太原市目前結婚登記量增長較快的是尖草坪區、杏花嶺區、萬柏林區和迎澤區,每季度都在千對以上。其中,杏花嶺區到本月15日,今年領取結婚證人數為3481對,而去年全年領證人數是2833對。梁處長分析原因時,否認有“寡年不宜結婚”的影響存在。太原市每年的結婚人數約在1.8萬對左右,今年前三季度,全市領取結婚證人數為17305對,第四季度前有國慶后有元旦,結婚登記增多完全屬于正常情況。
不過有分析人士認為,影響目前結婚登記大幅增加的兩大因素主要是,羊年未登記的婚齡青年想在今年完婚,再者就是因為今年正處于獨生子女婚育高峰年,結婚登記人數的增加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民政婚姻登記人士希望婚齡青年不要聽信“寡年不宜結婚”的說法,根據婚姻登記這么多年的統計分析,婚姻質量只和兩個人的感情有關,跟結婚登記的時間毫無關系。另外,婚育人數的年際波動,會造成某些年份出生人群的入學、工作壓力特別大。所以出于為下一代考慮,適齡青年在選擇婚育時間的時候應該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