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曾是家族里學習榜樣的她、曾經上進好學的她,怎樣就刺死了同住的舍友?事隔多年后,本報獨家采訪到了女主角,她就是廣西某市的陳楠。從她的講述中,可以看到悲劇是怎樣一步步發生的。
第一次累積:做出成績未獲肯定
一副黑框眼鏡,相貌端莊秀麗,高高的個子,即使穿著囚服也像是一個大學生。大多數人可能都會有個疑問,她真的殺過人?其實,不僅是不了解她的人有疑問,就連她最親近的親人也同樣沒想到。
在親人眼里,陳楠從小就懂事、好學,一直是家族里其他小孩的學習榜樣。他們實在不明白,家里死條小狗都要哭幾天的好姑娘,為什么就成了殺人犯?經過幾年監獄里的反思,陳楠追根溯源,梳理出悲劇的根源——多次累積起來的情緒無處宣泄。
陳楠從小就是一個刻苦學習的孩子,得了不少獎狀,但父母對這些好像并不感興趣,這一直讓陳楠很失落,也讓她從小就立志,一定要做出點大成績給父母看。由于家境一般,陳楠只上了個中專,但畢業后,她的大學夢依然不滅,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她的目標很明確,自己攢錢去上大學。
2002年,父母為陳楠看好一門親事,對方與陳楠家是世交,而且家庭條件非常優越。父母做主答應人家后,便一直催促陳楠,這讓陳楠很心煩。最終,好強、執拗的她違背了父母的意志,一個人獨自上北京求學,她選擇了北京一所名校讀成教。
因為是背著父母去求學的,陳楠很少和家里聯系,基本上兩個月才打回一個電話。在電話中,北漂的孤獨與困難陳楠一概不提,只是向家里報喜不報憂。家人從電話里得知陳楠很好,便真的以為女兒很好,所以也很少打電話聯系,怕影響了女兒的學業。
[1]
下一篇:自殘的孩子傷身心更傷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美國男子托馬斯成“懷孕父親”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