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學生心理咨詢案例中,有不少是關于網癮的,而其中又有一部分青少年學生沉迷網游無法自拔,由此引發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那么沉迷網游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呢?通過下面這個案件,相信大家都會為沉迷網游的危害感到震驚。
據報道,3月22日一名15歲的少年被當地人民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批捕,被害人是其同學的母親,該少年居然砍了被害者100余刀。是什么原因讓他做出如此殘忍的行為呢?我們先來看看事發經過:
現年15歲的張三(化名),家住新密市劉寨鎮。今年2月20日21時許,他被母親責罵私自花掉100元壓歲錢,他因此懷疑是同學張某告發的,隨后張三攜帶家里的菜刀翻墻竄至張某家,意欲嚇唬同學張某的母親薛某。在張家,張三借口拿走了張某的手機。當其回家走到半路時,擔心偷拿手機被發現,遂又鬼使神差地返回張家,并趁同學的母親薛某不備,用菜刀砍了薛某100余刀,致使薛某死亡。
今年2月27日,警方在審訊張三時,張三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他說他之所以砍了薛某100余刀,主要是受自己經常玩的“地下城與勇士”網絡游戲影響,他老擔心薛某會像里面的僵尸一樣會復活。 對于張三的犯罪,鄭州一位學生心理咨詢專家分析,張三的心態,屬于典型的混淆虛擬世界和現實生活,而沉迷網游的青少年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具有這樣的。
這是一件真實的案件,該少年殺人砍尸,正如心理咨詢專家所分析,是因為沉迷網游,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沉迷網游的危害是如此可怕。那么為何青少年學生會沉迷網游呢?這主要可能由于以下三個外部原因:
1、心理刺激與強化。網游對處于心理發展關鍵時期的青少年來說,既有極大的感官刺激和誘惑力,也能夠滿足他們情感體驗發展的需要。從游戲內容看,網絡游戲中的“殺敵”和攻打“城池”等情境包含了大量的攻擊性行為刺激。青少年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精力旺盛,大量攻擊性內容的游戲使其更容易發泄自己過剩的精力。
2、心理暗示與模仿。模仿是對暗示的反應,即由暗示刺激而引發的類似的心理及行為的反應過程。從目的性心理暗示到青少年的模仿,其實質上是鞏固了青少年學生對網絡游戲的習得和依賴。對于網絡游戲的某個環節,,模仿得越多越逼真,說明對這一環節把握得越好,,往往也說明這一環節中的心理暗示性越強。然而,從非目的性心理暗示到青少年學生的模仿,對其身心發展是一種誤導,而且容易延伸到現實生活中,甚至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
3、消極被動的交往心態。一些具有保守、抑郁等性格特質的青少年學生,不喜歡也不善于在現實生活中與人交往,也很難在現實中獲得更多的關注和支持,而網絡游戲恰好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與現實環境中存在巨大差異的社交平臺。他們可以擺脫緊張和焦慮的現實情境,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方式建立起屬于他們的虛擬的生活圈,從而獲得某種愉悅感。
當然,青少年學生沉迷網游也與其自身的一些因素有關,那么針對這一問題,有什么辦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類似的悲劇發生呢?這要從多方面著手:1、父母必須加強對青少年的監管及教育;2、要制作一批寓教于樂的網絡游戲;3、凈化社會環境,建立綠色網吧;4、加快網絡游戲的立法工作。
總之,幫助青少年學生遠離網絡成癮、保持心理健康是家庭和社會各界的責任,尤其是父母,若是發現孩子沉迷網絡無法自拔,因及早帶其接受學生心理咨詢,以免網癮繼續危害孩子的學習和發展。
下一篇:兒子迷上開心網偷寵物媽媽用真小狗戒網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女童被關地下室33小時靠想喜羊羊戰勝恐懼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