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自以為是的人,他們以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去評論他人的生活方式,最后往往是讓自己困惑。為什么自己認為對的,別人不一定覺得對;自己認為好的,別人卻不覺得好。原因很簡單,做人要懂得換位思考才行,我們來看看下面的案例分析。
北京有一位底師傅開出租多年,從來沒有被顧客投訴過,也沒有與顧客發生過爭執。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底師傅說,主要是他能夠站在顧客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比如,顧客要到的地方不讓停車,他會用一句話加一個小動作使顧客滿意。他說:“小姐,你看好價錢,25元。”然后,底師傅將計價器抬起清零,接著說:“這里不讓停車,以下的路程算我送你的。”乘客聽到這樣的話,看到這樣的動作,多數會說:“沒關系,師傅,你該怎么算還怎么算。”底師傅聽了心里也暖洋洋的。
底師傅說:“我是司機,知道這里不讓停車,她也許沒有駕照,不懂得交通標志。或者,以前她乘車時,別的司機違規在這里停過。因此,她心目中認為這里是可以停車的。此時,如果我繼續往前開,而又碰巧計價器里蹦一個字,顧客會以為我算計她一塊錢。在生活中,如果別人算計我一塊錢,我也不高興……”
如此站在顧客的角度周全考慮,怎么會得不到顧客的好感呢?怎么會得不到理解和贊同呢?怎么會遭到指責和投訴呢?
換位思考,不僅能夠讓我們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別人。找到那個潛伏著的理由,同時也找到了順利解決問題的鑰匙。所以,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要達成良好的人際溝通,尋求他人的支持與合作,營造利人利己的雙贏局面,就必須學會換位思考——凡事要從對方的立場去想想:“如果我是他的話……”
如果你永遠都是只考慮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即使你是好意,也可能難以被對方接受,最后的結局便適得其反。所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只有首先保持自己心理健康,再懂得換位思考,多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才能與人融洽相處。
下一篇:為啥辦公室里婚外戀多發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遠離職場污染 工作更向上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