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弗洛伊德曾給出“自戀”定義是自己對于自我投注里比多興奮的狀態。有這一表情況的個體稱之為自戀人格障礙患者。從里比多的方式來說,也就是他將本來應該投注于自我的對象客體的里比多,反向投注到自己身上,這樣病人就無法和別人建立有效和融入的親密人際關系,并且經常沉浸在自己不切實際的幻想中(當然小其不是這樣的自戀嘍)
但科胡特修正了之前弗洛伊德這個“自戀”的定義,而提出自戀其實就是里比多的本質,或者更直接說自戀其實就是人類的一般本質,每個人本質上都是自戀的。自戀是一種藉著勝任的經驗而產生的真正的自我價值感,是一種認為自己值得珍惜、保護的真實感覺。也就是說一般個體的自戀并不是不健康的,而且我們整個社會也是允許適度自戀的,而只有個體過度自戀并超出了社會對與自戀允可的范圍那才是不健康的。
科胡特的合作者兼學生的巴史克提出了一個模型來解釋自戀,他認為自戀的達成其實是可以使用當代認知學等合理闡述的。自戀是對于自我勝任感的體驗,而這一獲得的回路開始于大腦的期待型態,然后進行下一步的實施決定,再后付諸行動的實踐——當個體在實際世界中實踐后,會得到反饋,這一反饋則再次輸入大腦,然后大腦將此信息與之前的期待型態配對。如果輸入信息與之前的期待型態配對成功,則個體就可能立即獲得自體勝任感的喜悅 1
下一篇:看看你是否有職業倦怠癥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看看你潛在的魅力有多深?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