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清華大學研究生因找不到工作而跳樓、廣東某大學學生因求愛不成而服藥尋死……上周,多起大學生因偏差而走上不歸路的事件進入我們的視野,給這個清冷的秋天平添許多暗色。
近年來,大學生問題已經引起社會高度關注。為此,各高校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開設咨詢室、建立學生檔案、開展健康知識講座等??墒?,泛泛而談的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而等待有心結的學生上門咨詢猶如守株待兔。
根據以往的案例,大學生上出現偏差,最先察覺的多數是其身邊的同學??墒牵捎趯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相關專業知識,或自己也不知該如何處理,他們往往不加干預,任其發展。日積月累,一些小的矛盾釀成大的禍端。
有些學校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如河北師范大學推出了新的大學生危機預防和干預體系,除學校健康指導服務中心、學院健康中心外,又增加了班級輔導員和宿舍負責人兩個新“組員”。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根植于同學中,早發現、早預防,新組員的工作反響很不錯。
不過,設立班級輔導員和宿舍負責人,只是將大學危機預防和干預的環節提前了兩個。另一種提前可能更重要,那就是學生社會人格的培養。為什么大學生問題高發?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是,中國學生進入大學前的生活太單一,他們更多地被教導如何爭取好成績,而非如何適應這個社會。從單一的校園,突然進入復雜的世界,這個過程充滿必然沖突。
其實,河北師范大學的做法還給了我們一個啟示――要想遠離問題、和諧地生活,有兩點很重要:一是人人掌握一定的知識,可以自救;二是大家彼此關注、相互關愛,才能互救。
下一篇:讓孩子闖一闖 ——孩子需要磨煉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他患上了“異性恐怖癥”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