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家長如何正確批評孩子?很多家長都是恨鐵不成鋼的,當面對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都非常的暴躁,所以自然批評不可缺少,但是家長批評孩子一定要注意一些原則,否則不能夠讓孩子知錯,也會助長他的逆反心理。
批評的態度:批評不等于不尊重
批評管教少不得,而尚且年幼的孩子心靈也該得到保護,怎么拿捏其中平衡呢?對于眾多家長的問題,教育專家宮老師說,家長們保護孩子自尊的意識強了,可有時,卻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給簡單對立起來了,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她說,其實,如果我們了解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批評的接受方式,就完全可以根據他的承受能力,進行適當的批評。并且,在孩子做錯事時,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擔心傷害,就不批評、不管教。
批評的目的:公平教育
如果我們本著尊重孩子的出發點,來選擇批評的方式,批評便是公平的。不會以大欺小地指責、謾罵孩子,也不會因為他年齡小,就放松管教,任由孩子一再犯錯。宮學萍說,最簡單的批評,就是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比如,對一個四歲的孩子,應當讓他知道,用硬邦邦的玩具打媽媽的頭,媽媽會很痛,他也不應該用這樣的方式去攻擊別人。而這樣的批評,并不存在不尊重或傷害。
而對孩子造成傷害的批評,往往是由于我們忽略了自己該告訴孩子的重點是什么。就拿青琳的例子來說,孩子打了媽媽,我們可能一時氣極說,你竟敢打媽媽,真是個壞孩子!但這樣會把一件具體的事,擴大到“壞”和“好”的區分,給孩子留下長遠的影響。
批評的方法:一事歸一事
所以,在批評孩子的時候,我們只要明白自己的批評,是為了他知道,做什么樣的事會帶來什么樣的后果,而不是為了傷害他或給他打上“壞孩子”的標簽,就不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有做錯事情的時候,孩子做錯事,需要得到父母的提醒,批評也是為了幫助他們改正,但是方法一定要正確,尤其不能夠用謾罵或者是暴力的方式去解決,因為這會危害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推薦閱讀:教給你的孩子三個習慣
下一篇:想要孩子聽話?別再大呼小叫了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我國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五過”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