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對孤獨癥患者而言,想要更好地緩解和治療,那么首先就需要注意做好心理干預,因為心理干預才是幫助緩解孤獨癥的好方法,心理健康專家提醒家長們,尤其是孤獨癥患兒的心理干預,是十分重要的。
1. 心理干預的目的
心理干預的目的主要是提高患兒的各方面技能,促進其環境適應能力的改善。強調使患兒獲得相當的自理技能、社會技能及工作技能,從而提高其整體適應能力,過上相對正常的生活。在實際工作中,干預目的的確立與患兒的具體癥狀嚴重程度、家人的期望和家庭條件及治療者的條件等有關,急于求成或隨便放棄都是不利于患兒的。
2. 心理干預的策略
心理干預策略的重點并不是直接消除有關缺陷,而是著眼于通過發展患兒的有關潛能,使有缺陷方面的功能得以提高。例如,患兒的言語存在缺陷,可通過圖片、文字、符號等手段來加強其言語功能。首先著手的并不是言語本身,而是通過其他途徑來改善該項功能。孤獨癥患兒并不是每一種能力都差,有些能力是健全的,個別能力甚至是超群的。應該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長處,彌補不足。相反,如果只盯著短處,很有可能短處沒有什么改進,而長處也退步了。從孤獨癥的整體表現來說,干預的重點應是社交功能和言語功能。但是,如果存在對自身安全有威脅的癥狀時,如自傷、不避危險等,這些癥狀要優先干預。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某些癥狀還應強調癥狀的心理分析,即找出該癥狀的原因所在。例如,有人指出攻擊、自傷、刻板及其他的破壞性行為等,其實并非“故意的”破壞性行為,而是一種具有溝通性質的活動。從患兒的角度來說,至少具有五種可能的功能,即表明需要幫助或引起注意,逃避應激,獲得自己所需,拒絕外界事物或活動以及獲得刺激?;純旱恼J知功能和言語功能等方面受損,不能有效地控制環境,達不到上述目的,從而出現異常行為表現。如果這種分析正確的話,只要使患兒在這幾個方面得到滿足,即可減輕癥狀。行為的心理分析往往是困難的,相當一部分行為是找不出特定功能或受多種因素制約。目前這方面在進一步研究。有人提出了此類行為大概有四個方面的主要功能。即尋求注意,自我刺激,回避,表明求助。這一觀點還存在爭議,尚待進一步研究。
了解了心理干預的方法介紹之后,那么希望大家對這些常識問題都可以更加的重視,因為孤獨癥的出現很多時候也是心理問題引起的,所以心病還是心藥醫,必須注意關注患者的心理保健。
推薦閱讀:處理孩子網戀的五個方法
下一篇:怎樣引導孩子與異性交往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三招讓你的孩子成社交小能手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