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yōu)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我們每一個人都會經過叛逆期,處于這個時期的時候,不論長輩說什么,都會感覺對自己不好,不能符合自己的意愿。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心理問題頗多,性情很容易出現反差,如果家長不及時拯救孩子,孩子的心理很容易扭曲,怎么來拯救他們呢?
法則一:關心但不干涉
比如孩子晚上要去朋友家玩,家長可以說“天都黑了,不要去危險的地方好嗎?否則媽媽會擔心的。”而不是強硬地指責說:“都幾點了還玩!玩能玩進大學嗎?9點必須回來!”如此讓孩子覺得被干涉了自由和隱私,自然會更叛逆。
法則二:放低家長的姿態(tài)
青少年已經有了獨立的人格和思想,不應該把他們當孩子看,更不要用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去跟孩子說話。就像一位爸爸說的:“有一天我突然發(fā)現,兒子已經可以跟我平視了。看著他堅毅的眼神,我覺得再也不能用一個權威的角色去強迫他什么了。”家長應嘗試從孩子的角度體會他們的想法,可以和他們探討最佳親子相處模式。
法則三:注意對孩子的評價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較脆弱,很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和評價。如果父母給了過多的負面評價,可能會讓孩子形成較差的自我評價,逐漸失去自信心。因此,應以鼓勵為主,對其評價要客觀、有建設性,幫他們培養(yǎng)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
叛逆期的孩子不好惹,最好不要管的太嚴厲,不少家長都抱有這樣的想法,因此去放縱孩子。其實這樣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沒有抓住心理這個要點。為何孩子叛逆期行為會有所變化,就是因為孩子的心理產生了變化,想要拯救他們一定要從心理層面入手。
推薦閱讀:教給你的孩子三個習慣
下一篇:孩子也能患上“戀物癖”? 下一篇 【方向鍵 ( → )下一篇】
上一篇:如何面對兒童偷竊的行為 上一篇 【方向鍵 ( ← )上一篇】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