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6-22
閱讀 :377
臨近期末考試,強強央求媽媽再出去玩兒一次,媽媽耐不住他的軟磨硬泡,同意他出去溜一個小時的旱冰。可誰也沒想到,強強卻惹了禍。在旱冰場上,他和班里的同學明明發生了口角,13歲的強強仗著自己人高馬大,一下子就把明明摔趴下了。明明倒在地上,痛得哇哇大叫,臉也白了,汗也下來了。可強強還在叫陣,“起來呀,快起來!怎么成了狗熊?”他竟去拽明明,可明明卻站不起來了。明明的小腿骨折了。強強慌了神,回去找媽媽,小伙伴們又叫來了明明的爸爸,大家一起把明明送進了醫院。 盡管強強的媽媽賠了一百個不是,明明媽媽臉仍不見晴。誰的孩子誰不疼呢?強強的媽媽明白這個理兒。她從心里覺得對不住明明。她和強強爸爸約定,兩個人每天輪流去醫院探望明明,每次去都大包小裹的買上一些明明愛吃的東西。明明住了一個月的醫院,強強的爸爸媽媽跑了29趟醫院。這期間,強強僅去了一趟。還是媽媽讓他去的,去向明明道歉。其實強強的媽媽也不想讓他多去,媽媽擔心他往醫院跑會影響考試,可自己又沒有時間照顧強強,第三天就把他送到了奶奶家。從此強強好像與這件事沒關系了。他不打聽明明的情況,爸爸媽媽為彌補他的過錯而忙碌,他也視而不見。強強考試倒沒耽擱,而且成績還不錯。媽媽覺得這也算是一個安慰吧,也就不再拿這件事教訓強強了。 令人遺憾的是,強強的媽媽只想到了眼前的一次考試,而沒有想到孩子一生的做人。強強也沒有從這次過錯中悟出點什么,或吸取什么教訓。像強強的父母一樣,我們許多家長出于舐犢之情,寧肯委屈自己也決不委屈孩子。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他們先是責怪孩子,然后是責怪自己并代子受過。他們沒有想過要教孩子對自己的過錯負責。有多少家長想過,讓孩子去彌補自己的過失?其實讓孩子對自己的錯事負責,比替他負責更重要。因為孩子在改正自己的錯誤中悟出的做人道理會終身難忘。 許多孩子不會自責,也不想自責,甚至會給自己找出各種辯解理由。一個少年將一個幼兒的頭打破,他可能還會振振有詞,這一切皆因他而起,我不過是教訓教訓他。有些孩子已經習慣這種思維,他們很少想過要對自己所做的錯事負責。他們打壞學校的玻璃,家長會替他賠上,他們打傷同學,家長會替他付上醫藥費,并去醫院護理。有自己的老子在后面撐著,孩子們會變得更肆無忌憚。家長們會說,“我的孩子尚小,等他大一大再說。”可有這樣一位家長卻不習慣于如此思維。20年代在美國,一個少年因燃放爆竹被警察罰了12.5 美元。那個時候,一美元能買10只生蛋的母雞,這相當于125只母雞的價錢。如果現在折合成人民幣,大約要3000元。父親替他交了罰款,但卻要他歸還,實際上就是讓他自己拿出這筆罰款。這位少年就是后來成為美國總統的里根,當時他只有1歲。他父親這樣要求他,可以說是非常嚴厲。里根在自傳中寫道,“這件事迫使我到處打零工償還我欠杰克(里根父親)的債。”可里根最終還是還上了,其中的艱辛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不留情面的父親養就了一個富有責任心的兒子。里根后來能夠參加競選成為美國總統,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他父親早年對他的家庭教育。 里根父親的做法,恐怕大多數中國的父母都難以效仿。有些家長會認為,這樣做太過分。但是,里根父親這樣做了。如果他當年不這樣嚴格要求里根,以他還小、是初犯等理由來原諒他,或許,里根就成不了美國總統。這件事對里根的教育一定是非常深刻的,因為如果不是這樣,他也不會在當總統之后還對70多年前的這件事記憶猶新并把它寫入自己的自傳。 讓孩子為自己的過失負責,那么他從中悟出的道理比你講出的道理要深刻得多。教訓是他用行動總結出來,如果讓他用自己所付出的代價去反省去更正自己所犯的錯誤,那么他今后犯錯誤的機會就會少多了,因為他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