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言傳身教 不良言行將誤導成長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07
閱讀 :350
“走天橋”透出的言傳身教海口市第九小學位于車水馬龍的解放路,離校門口約20米有一天橋。一些家長卻經常帶著孩子橫穿馬路。一位父親硬拉著孩子要橫穿馬路,孩子說老師不讓這樣,要走天橋。爭執之下,父親竟對孩子說:“走不走?不走我踢你。”記者在??诰判¢T口觀察時發現,30位家長帶孩子上學,走天橋的僅一位。該校德育處吳少蘭老師說,學校教育孩子過馬路要走天橋和斑馬線,說10遍20遍,也比不上一次家長帶孩子橫穿馬路。孩子對事物的認識有反復性,自控能力差,如果他看到的事實與課堂上的教育不一樣,他往往會跟著生活事實走。在采訪中不少教育工作者認為,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從父母那里觀察學習而來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家長是孩子的首任老師。若不注意,很容易把不良習氣傳給孩子,在白紙上留下污點。家庭不和諧成犯罪溫床少年犯陳華(化名)說起自己的犯罪原因時,首先歸咎于自己的家庭教育。陳華的父母都愛打麻將,為了不影響孩子學習,他們特地在外面租了一間房,專門用來約朋友打麻將。無人管教的陳華在家里,非但沒有安心學習,卻經常與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交往,最后因缺錢走上偷竊犯罪道路,而父母還蒙在鼓里。??谑械谝恢袑W德育處主任尤斌說,家庭人際關系的和諧,對青少年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和諧家庭人際關系的陶冶下,青少年會形成良好的心境、樂觀的態度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緊張的家庭人際關系會造成青少年的壓力,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對家庭失去信賴,嚴重的還會導致疾病。尤斌在教學中發現,有些家庭“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經常為一些生活瑣事吵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這對孩子幼小心靈產生了極壞影響,久而久之對父母感情疏遠,對家庭產生逆反,甚至于離家出走。智力和德育失衡海口市第七中學一位有著30年教齡的班主任,每教一屆學生,便從初一起在班里組織互幫互助學習小組,直至初三畢業。這種做法維持了30年,但這一屆的學習小組在初二“流產”了。學生們向班主任反映,家長不愿意讓孩子參加互幫互助小組,怕影響學習。一味追求學習成績,忽視對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有些家長片面認為,教育子女就是開發智力、學習知識,而學習知識就是考試得高分,取得好成績。為了保證子女集中精力搞好學習,一切家務勞動都由父母承包,子女本來可以自己動手做的事,都由父母代勞,使孩子從小養成不勞而獲的懶散習慣,根本不重視他們勞動觀念的培養。而獨生子女也給家庭教育帶來了一系列問題。由于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所處的特殊地位,父母對子女過分寵愛嬌慣,過多照顧滿足,過分遷就保護,使獨生子女在家庭中有一種特殊的優越感。在這種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孩子必然會存在很多的弱點,如意志消沉,只圖享受,不思進??;缺乏勞動觀點,生活獨立性差;揮霍浪費,大手大腳;自私自利,不關心他人;蠻橫霸道,惟我獨尊等。別把孩子扔給學校記者采訪時,經常向家長問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對孩子進行德育教育?”大部分的家長回答:“讓孩子好好聽老師的話?!堡K這些家長認為,他們最主要是給孩子吃好穿好,而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學校。但他們忘了,家長是孩子一生的老師。青少年有著較強的可塑性。父母的興趣愛好,品性修養,言行舉止,甚至衣著打扮、生活習慣都成為孩子們注意的中心。父母以身作則,嚴以律己,作風正派,品行端正,子女就容易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情操;反之,父母行為不檢點,品行不端正,對孩子則會產生不良影響。很多調查表明,不少中小學生抽煙酗酒,最初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孩子的德育教育,最關鍵的還是家長。父母望子成才,就該注意言傳身教,而不是把孩子扔給學校。(記者賴志凱/通訊員姚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