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心理詞典網 , 一個優秀的心理知識學習網站!
輔導老師能以同感、真誠的態度和輔導技巧,與學生建立一種彼此信任和尊重的輔導關系,并在此基礎上,首先幫助學生處理情緒,之后采取認知等手段,進行理念、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引導和調整,最后輔以行為的矯治,應該說效果是明顯的。學生的偏激性格特點,也有較大程度的改變。
背景資料
王小木(化名)14歲,初二學生,三個半月前在班主任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把他交給了我。他胖乎乎的圓臉,白白凈凈,但一臉沮喪,眼神游移,動作遲緩、表情呆板冷漠,這是我與他第一次接觸的印象。過了兩天,一位任課教師再次將他送來,這次他卻一臉的怒氣,煞白的臉上雙目圓睜,雙拳緊攥,呼呼喘著粗氣。第三次是他在課堂上與老師發生沖突,背起書包出走海邊,被老師、家長在去海邊的路上找到。
經過了解,知道王小木時常悶悶不樂,曾多次說過“活著沒意思,要去”的話,悲觀厭世;對周圍事物毫無興趣,懷疑他人處處與他作對,但時常又莫名其妙地情緒高昂,高度興奮,常因小事或無端破口罵人。
此后經過我與他的多次接觸,慢慢地打開了他緊閉的心扉。他們家幾代人皆有固執而倔強、敏感而多疑、易暴躁而善發怒的特點,他在那種動輒就爆發“戰爭”的家庭氛圍中度過了幼年;在上學和玩耍時他多次被誣為破壞和偷工廠的東西,個體老板的粗暴毆打和高聲斥罵,父母不問青紅皂白的粗暴毆打,以及后來因此事常被他人恥笑、辱罵,都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烙下了深深的陰影。
問題分析
個體經歷某些挫折事件,如果未能很好的在上進行修復,則會產生某種情結,從而當個體再次經歷到類似的事件或情境時,就會由于情結的影響而產生相應的負面感受和情緒。像王小木這種具有內向型性格特征,處于自我意識萌發或形成期的青少年,對于突發的或持續的“不幸”,他們有敏銳的感知力,而承受力相對較弱,因而所形成的挫折感相對就更嚴重。再加上他不善于傾訴,不會適當地宣泄,因此,傷害事件過后,仍成為他久久不能釋懷的一個心結,成了導致問題的“禍根”,使自己與同學、老師乃至家庭和社會格格不入,從而也給自己帶來深深的痛苦。
輔導策略
讓其學會通過宣泄釋放蓄積。引導他能說出來,寫出來,或者哭出來加以釋放,以減輕他內心深處的那份傷痛。
空椅法。首先讓其對所發生過的事件進行陳述;其次準備兩把凳子,讓其坐其中一把凳子,從自己的角度來對事件進行思考;然后再讓他坐在另外一把凳子上,引導他從對方的角度對事件進行思考,使之能從多角度來看待事件本身。
脫敏訓練。模擬上述問題情境,逐步進行聲音的提高和說話的嚴厲程度。實施這一步時,注意細察其眼神表情等細微之處,調整脫敏進度,逐步達到使他能夠對正確的嚴厲批語能夠理智地對待。
矯治效果
王小木敢于面對以前所發生的問題,并給老師說“對不起”了,話語不多但可以聽出是真誠的;出現問題后,能夠面對老師的批評和較嚴厲的話語;渾濁不敢正視的眼神清澈了,而且能正視說話者的眼睛了;從來都是低著的頭,現在抬了起來;從來不喊老師的嘴張開了,雖有些不自然,但卻是誠懇的;主動去拉開吵架的同學;能撿起教室內的紙花,主動去幫同學和老師做一些事情了。
>>>
快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