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心全在體重上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08-16
閱讀 :336
越來越多的小胖子
首都兒科研究所1986年曾做過統計,當時北京市小學生中肥胖兒童的比例是2.7%,而最近又做統計時,這個數字已上升到了15%!也就是說,現在走進學校,你一眼能看出來的小胖子由10年前的1個增加到了6個,該所蔣競雄大夫測查過的個別學校,甚至到了30%!這意味著,三、四個學生中,就有一個坐不下學校座位的巨無霸型人物!
誰都知道肥胖會引起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但關于肥胖對人心理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心理的影響,國內的研究涉及得很少。蔣大夫她們卻在研究中發現,肥胖籠罩在少年兒童心理上的陰影,甚至比相貌丑陋,甚至學習成績低下還要巨大。
肥胖的心理影響
“去年六一兒童節我想參加合唱演出,跟文藝委員說了好多好話,還請他吃了一回冰激凌,好不容易被排在最后一排,沒想到彩排時我怎么也穿不上演出服,還是給刷下來了。”7歲的揚揚眼淚汪汪地說起入學后頭一個兒童節的遭遇,“那時我還沒這么胖呢!”只因為體形不好,一些場面上的事,比如文藝演出,領操,鼓號隊,常常把小胖墩們排除在外。蔣大夫在去一個學校監測時,發現一個班里有十幾個胖少年對著發呆。一問才知道,幾個班去劇場演出,專門把這些可能影響班級形象的胖子甩下來,讓他們在班里學習。所有的人都認為理所應當,而當大夫問及胖子們的感覺時,胖子們乍一看都大大咧咧的:“沒有我什么事。”
但他們心里的不舒服不是他們否認就能消除的,誰愿意在集體活動中成為一個不受歡迎的人?
胖孩子伙伴少
一個胖孩子總是班里學習的第一名,大夫在給他檢查身體時和他閑聊:“為什么學習那么好啊?”孩子凄涼地說:“沒人跟我玩,所以我只好天天自己看書,這樣就老得第一名了。”但是這個第一名與別的第一名不一樣,從來沒有同學向他請教學習上的問題,老師也沒有像喜愛別的優秀學生那樣喜歡他,他不是任何一門的課代表,甚至,連上課喊“起立”的資格都沒有———只因為他胖!
屢屢的心理打擊,屢屢的受蔑視,稚嫩的兒童心理不可能不被傷害。蔣大夫在監測中發現,在胖孩子中,內向的性格特別多,他們在交友上沒有自信,遇到了難過的事從不訴說,只是默默地憋在心里,這種自閉的心理和人們平常所理解的“心寬體胖”是多么的不同!
孩子肥胖家長有責
中國是美食之國,中國的家長也極習慣于用食物表達愛。孩子考試考得好,有吃的東西;高興了,帶出去了大吃大喝。在對肥胖兒的監測中,大夫們發現北京的肥胖兒童家庭出現了美國式的規律:家長文化越低,孩子肥胖發病率越高!
孩子因進食過多造成的肥胖,與家長對孩子的食物從不加約束密切相關,但一旦他們意識到孩子已經過胖了之時,家長往往也成為傷害孩子自尊的源泉之一。“又吃,又吃,你看你多胖了?”正埋頭進食的孩子頓生犯罪感,覺得自己吃了這么多,又會長肉,減肥無望了。以前有人說“小時胖不是胖”,但研究卻證實,小時候的胖瘦決定了長大成人的身材,80%以上的胖小孩長大后依然胖,而且這個體重突增期就在孩子離開幼兒園,進入小學后。這時的肥胖絕大多數會伴人一生。孩子的體重遠遠大于別人,就表示著疾病的發病機率大于別人,而各種機會相對少于別人。現在拼命填孩子食物,唯恐子女不胖的家長到時將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