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暴露現代孩子六大劣性 父母怎樣教育培養
分類: 成長物語
心理詞典
編輯 : 心理知識
發布 : 11-08
閱讀 :416
9月份剛入小學的陳晨每天上學前都要“鬧”。因為他“出了滿月從沒坐過公共汽車”,都是坐爸爸單位的“小汽車”,所以上了學也一定要“小汽車”接送。偏偏爸爸的“小汽車”被收回了,于是每天早上讓小強上爺爺的三輪車就成了全家人的一大“課題”!
現代父母只生一個,個個孩子都是寶,結果家長孩子所面對的困境就更多了。
北京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宗春山說,往往一到升學、就業等轉折時期,家長會赫然發現孩子的生活教育一塌糊涂,不僅生活上惟我獨尊,需要父母隨時跟在后面收拾殘局。就算要他們承受一些并不算困難的困難,也要說個四、五遍才肯動一動,而即使做了,也覺得十分委屈,只有碰到感興趣的事,才心甘情愿、好好地把事做完。
和這一代父母的精明能干、勇于承擔相比,下一代的性格顯得懶散而被動。一旦孩子養成軟弱的性格,缺乏自己負責的危機意識,面對未來充滿競爭的時代,很容易在追求目標、人際活動等過程中阻力重重。
這些不利的性格包括:
好惡心太重。父母本想培養孩子的主見,結果孩子越來越挑剔,從小挑事、挑吃,長大挑工作、挑學校,反正天塌下來有父母幫他、養他。
無法克制欲望。父母以前沒機會學習、沒能力擁有,如今一古腦滿足孩子。久而久之,孩子習慣了有求必應,再也沒有耐心等待,更不想付出任何代價爭取成果,所以一遇挫折就放棄努力。
缺乏計劃能力。現代父母很能干,從小幫孩子安排所有的學習條件、生活方式,使孩子從小缺乏自主性,久而久之對自己就沒有期許、沒有規劃,甚至空間時間都不知道如何安排。
過度強調公平性。現代孩子享有幾倍于上一代的資源,但孩子反而更加強調公平原則,并因此和同學起沖突。而現實生活本來就不是事事、處處公平的。老師偏心、老板特別喜歡某職員都是人性?,F代孩子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賺了錢先滿足自己,對別人根本不想負責任,也從不回饋曾幫助自己的人。
感情缺乏寄托。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在家得不到溫暖和重視,只好向外追求友情,即便不合適的朋友、對象,有些人為了讓感情有寄托,仍愿低聲下氣委曲求全。
宗主任建議父母,應從小培養孩子正確的生活態度,讓孩子做自己本分的事,也學會自己負責任,能做到自我反省及自我評估。